锔瓷是一种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古代,人们以节俭为美德,当瓷质器皿出现裂痕或不慎打破有纪念意义的陶瓷不忍丢弃,便请锔瓷匠补瓷,经锔瓷修补后的瓷器,仍然滴水不漏。锔瓷时,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瓷器残片,把破碎的瓷器修补起来。焗瓷工艺精湛,会给瓷器带来另一种观赏价值。明清时期,就有人故意将品相完好的紫砂壶装上豆子,再倒入水撑裂,然后锔出特定的图案来,以供把玩。
掌握锔瓷这门手艺的人被称为锔瓷匠,他们常年穿行街头巷尾,服务百姓人家。上世纪60年代,上海的弄堂里常能看到锔瓷匠的身影,他们中很多是江西人,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工具箱,另一头装着用来软化锔钉的烤炉,扁担头上斜挂着类似胡琴弓弦的钻杆。工具箱打开,锔瓷的家什一件件摆出,最惹眼的是一盒亮晶晶的锔钉。锔钉呈菱形,两头有尖尖的小钩,金色的是铜制的,银色的是铁制的。锔瓷匠先用毛刷清理碴口,对拢破瓷;再用一根带钩绳线,把钩挂在瓷沿上,绳线从瓷器底部绕几圈把破碴加固。接着,锔瓷匠一手拉弓,一手紧握金刚钻,双手如拉二胡般有节奏地转动,钻杆发出嗡嗡的响声,低沉呜咽。钻孔的深浅需要恰到好处——钻孔浅了,锔钉扒不住瓷片,裂缝依旧;钻孔深了,洞穿瓷片,瓷器就会报废。通常,在薄薄的瓷片上钻到三分之二处,是最合适的。练就这手绝活,需要多年的历练。孔洞钻好后,刷去瓷屑,安装锔钉,小铜槌轻轻敲击,一只只锔钉就牢牢地嵌在了瓷器上。锔钉镶好后,再把油灰填入缝隙,抽出一方揩布,将瓷器揩干净。修好的瓷器,严丝合缝,完好如初,金色的锔钉就像撒在瓷器上的花瓣,为旧瓷添彩。
东京博物馆藏有一只南宋龙泉碗,上有六枚形如蚂蝗的锔钉,为明代工匠的手艺,日本人称之为蚂蝗伴碗。大约在清代,锔过的瓷器逐渐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门类。时下,一些锔钉的古瓷器频频亮相古玩市场。笔者先后买过多件锔瓷器,其中一件锔瓷的粉彩水仙花六方形瓷盒是我的心爱之物。但如今,城市的街巷中很难再见到锔瓷匠的身影了,只有那些带着锔钉的瓷器,无声地诉说着锔瓷这种古老技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