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故事对盘”比较少见,且青花发色清丽明艳,渲染层次丰富,颇具水墨韵味。
南京收藏家何伟收藏有一对清代康熙青花“仙人对弈”盘。盘大小雷同,直径21.5、高3厘米;造型、胎釉、青花发色和纹饰也颇具特色。盘子外圈锦地四开光,开光分绘各色花卉,两只盘子主纹饰和故事是连贯性的,其中一盘绘两位仙人对坐打禅(图1),另一盘绘乡野之人偶遇仙人对弈,一旁观战情景(图2)。人物生动,场景优美,是康熙成熟期的青花佳作。
两只瓷盘所绘故事取材于《异述记》。《述异记》是南朝人所著,主要记载了鬼异的传说事情,是古代小说集。此盘所绘为小说集中的一个,原文是:“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长垣县西三里耿村东北,传说此处有一老者,名叫王质,一天上山打柴,看到树下有两位老人坐地打禅,之后又在下棋,他就把手中的斧子别在腰上,站在边上看。看着看着,他发现身旁的树叶一会黄一会绿,一会绿一会黄,也不知道变了多少回,他饿了就摘吃野枣……时间过了许久,王质要起身回家,突然斧头掉到了地上,原来斧头木柄已经全腐朽了。王质觉得奇怪,但也没多想。当他回到村里一看,村里大不一样了,村里几个老人前来问他找谁,他说出自己的名姓之后,几位老人大吃一惊,说,数百年前有一老前辈名叫王质,去山上打柴未归,无有踪影。王质听了这话,简直是惊呆了,无奈之下只好走出了村子,随之,也不知所踪……
王质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变。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就引用了这个典故。诗人用王质自比,表达了他遭贬离开京城二十多年后,人世的沧桑巨变,所带给他的恍若隔世的感觉与感叹。
一个人山中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两位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故事引人遐想。加之,此对盘青花发色清丽明艳,渲染层次极为丰富,颇具水墨韵味。从技法讲,“分水”皴染和透视使得整幅画作立体感极强。圈足修制精细,胎质缜密酥润如玉。足内双圈,六字青花款书“大明嘉靖年制”(图3)。青花代墨,渲染勾勒,画功极为精致细腻。青花五色却能表现出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人物细节描述细腻,仙人手指清晰可辨。山石皴法有力,苍劲富有层次。
古人非常雅致,喜欢用神话去解释那些神秘陌生的事物,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云雾缭绕的深山,常常会被人们想象成“不问尘世烦忧”的仙人栖居之所。瓷画故事中,时间对山中人是宽容的,而对人间却是冷漠的。其中所寄托的苍凉的意味,也使历来读到它的人们,不由得发出怅惘的叹息。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读与思相结合,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可以认为,它是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化的英雄传说、传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可贵的是,历代工匠将其中最为人道的故事选择出来,精心绘制在人们日常所用的瓷器上,给当时和后来的人们分享,我认为,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