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青釉莲瓣盖盅
晚唐瓯窑褐彩急须
三国青釉兽首三足洗
东晋瓯窑刻划褐彩鸡首壶
走进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会员胡一皓瑞安家中的陈列室,顿觉沧桑扑面,橱窗中古朴素雅的瓯窑青瓷仿佛浓缩了时空的距离,诉说着千百年前瓯地的风土人情,充满故事感。虽藏品数量不多,但从器形、色彩、装饰和内容上看,每一件藏品,都称得上是经得起大浪淘沙的匠心之作。
“家父痴迷瓯瓷数十载,他常说,瓯窑是温州的文化财富,现在父亲老了,我理所应当‘子承父业’,让他手上的瓯瓷不至散落。”陈列室内,胡一皓道出接续父亲,使更多瓯窑精品回归故土的志愿。目前胡一皓手上的藏品,有的继承自其父早年的收藏,有的是近年来父子两人共同寻得,多年来去粗存精,现共有一百多件。
耳濡目染,继承一份情怀
胡一皓正式“入圈”不过四年,对瓯窑却实在不陌生。他的父亲胡嗣雄,是我市瓯窑协会副会长,也是一名瓯瓷藏家。小时候,父亲从各处收来的瓯窑坛罐,堆满了老房子的房厅和院落,从小在瓯窑的瓷片堆里长大的他,对瓯窑瓷器所具备的感官特点十分熟稔,潜移默化中,早已学会辨认胎骨、器型、釉色等要素,从中欣赏瓷器的制作工艺之美,也渐渐懂得了从这种美中体会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工匠的心境。
成长过程中,他见证了父亲从简单的“收”,到专门的“藏”,再到全心痴迷瓯瓷的全部过程。在他看来,父亲三十年收藏经历亦苦亦甜,有许多故事颇具谈资。
2003年,胡嗣雄考得了驾照,致电在外地求学的儿子,告知家里要买车了,说下回一定亲自驾车去机场接他。可等胡一皓到了机场,却发现父亲是打车前来的,忍不住调侃“车呢车呢”,心中却已猜到几分。果然,回到家后他便见到了父亲“新得的宝贝”。
意外的是,这件用准备买车的钱购得的瓯窑瓷器,竟是父亲“追”了十多年却求而不得的一只三国青釉兽首三足洗。其原主人因急需用钱不得已要割爱于人,于是第一个想到了“磨”了这件东西十多年之久的胡嗣雄,交易时对方感叹,“还好,东西也算交给了信得过的人。”胡一皓笑着告诉记者,父亲要买车的承诺,因屡次遭逢此类“事故”而一再拖延,直到十年之后的2013年才得以兑现,“自收藏瓯窑瓷器开始,父亲所赚得的钱,主要都用来购买了‘精神享受’”。
“穷生活,富收藏’,是父亲一贯的主张,也是我今后所要继续奉行的准则。”2015年,胡一皓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接下父亲“衣钵”走上了专职收藏瓯瓷的道路。“我手上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瓯瓷都不会卖”,他说:“我的收藏目标不算高,只求每年增加一两件就足够了。”
追证求实,享受收获之乐
2014年,一把晚唐瓯窑青釉褐彩急须的图片在温州收藏圈内流传。“图片上的急须品相完好,瓜棱壶身,形态健硕沉稳,90度角处置竹节型手柄,工艺水平极高,如果图片所示属实,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可惜胡一皓看到照片时为时已晚,该卖家早已离开温州,杳无音讯。这件瓯瓷极对胡一皓的“眼缘”,令他时时挂念,便委托圈内各路友人帮忙打探消息,几年来一直无果,当以为希望渺茫时,一位朋友捎来消息,称该卖家正在厦门,正急须用钱,愿意出让。唯恐迟则生变,胡一皓连夜筹钱,次日便赶到了卖家家中,将这把急须拿下。这把急须,后经专家推测,系永嘉坦头窑产品,是目前发现的瓯窑唯一一件完整的急须。
都说古玩这一行,做些“亏本买卖”在所难免。对胡一皓而言,“亏本”并不指亏钱,而是没能留住具有代表性的瓯窑产品。四年来,胡一皓为避免“吃亏”,迈开了求知的不懈脚步,努力提高眼力见识。
橱窗中的一件北宋时期青釉莲瓣盖盅,看似简单,实为不凡,为寻找它的出处,胡一皓曾花费一番功夫。这件瓯瓷盖盅由盖、碗、托构成,形质仿同时期金银器,看似并无异常,可若伸手触碰,就会发现它的碗底与托竟是相连的,这几乎否定了它作为普通饮食用具的可能。
为解开困惑,胡一皓不知逛了多少博物馆、图书馆,去宋代古画上寻找过答案,求助过多位资深藏家,咨询过“度娘”,都一无所获。难道这是“制作纰漏”?可论瓷器的精美度,又实在不像。直到一次,胡一皓在杭州的古玩城偶然发现了类似的半边残盏,结合残盏来源等信息,才寻得解疑的突破口,最终从杭州一位圈内前辈口中得知,这种碗底相连的盖盅,是供奉于佛前的器皿。
通过器物间的反复比对,从专业书籍和古画中摄取知识以及请教懂行的人,逐渐加深对瓯窑瓷器内涵和外延的认知,胡一皓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莫大的乐趣。
交流展示,传承瓯越人文
眼前一件件褐彩妆点的瓯窑精品,形制端美有之,创意生动有之,精工卓绝有之,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光阴,仿佛等待着审视的目光透过它们去洞悉瓯地百代千秋的人文大观。
一众莹润端方的器物中,一只外貌古拙、表面粗糙的青釉堆塑谷仓罐尤为惹眼。胡一皓介绍,谷仓罐俗称“魂瓶”,是一种为死者储藏粮食的明器。这只谷仓罐年代久远,出自三国时期瓯窑,不仅品相完好,且上部四面图案富有深意,既描绘了其主人生前鲜衣怒马,仆人手持长矛悠然尾随,优伶整齐列队弹奏迎送曲子的热闹场景,还囊括了婚嫁场面、宴乐鼓吹场景、高鼻深目的胡人等等内容,可谓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
这件藏品曾在温州博物馆展出,据该魂瓶内容所示,温州博物馆文博专家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可能是一位庄园主,发展庄园经济,拥有私人武装,过着奢侈的生活。“透过这些场景,可以解读东汉三国以来温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丧葬习俗”,指着谷仓罐上的一处处生动雕绘,胡一皓说起“心头宝”的好来滔滔不绝。
收藏瓯瓷,与瓯越千年文明为友,既是要通过此举体现瓯越灿烂文明的延续和传承,更是要实现文物的交流价值。
“早些年,瓯窑的概念未被人们所广泛认知,许多器物被业内人士当作越窑,近年来,瓯窑的名气渐渐传开,但离普及还有一段距离。”近几年,父子俩不仅与温州各地博物馆合作开启瓯瓷巡展,还与萧山等地博物馆开展交流合作,冒着藏品受损的风险一次次将之运往外地,以期让更多人看到瓯窑、认识瓯窑。他表示,现下,这样的尝试已取得一些可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