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明嘉靖
本文要介绍的这组明清时期青花瓷片上画的都是“高士”。当时的工匠把笔下线条表现在瓷上,幽谷之中,坐听松风泉鸣,全画空寥寂静。这让我想到张大千的“高士图”,那是他西康之游后的作品。与这些瓷画相近的,都是高士思想与所游真景简笔结合,或独行独坐,或绝尘孤思,幽然孤啸,大有欲往从之游,愿言成独往的幽静境界。
图2 清顺治
图3 清光绪
图4 清康熙
图5 明崇祯
图6 明天顺
图7 明万历
在古代,高士是指志趣、品行高尚脱俗之士,多指隐士。《战国策·赵策》有句:“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后汉书·徐穉传》有句:“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都是说高士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爱心怎能没有?只是不分男女,却分轻重。譬如见了一个才子,美人,英雄,高士,却是从钦敬上生出来的爱心。”作家冰心《往事》中也有“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高士徘徊。”古诗“隔江有高士,脱然世外身。”都是说高士非鄙夫也。高士图是历代人物画中的重要题材,画家、工匠们喜欢描绘古代品行高尚之士的似仙不群形象,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以表现对高士的仰慕或对其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图1所示,一位身着蓝衣长衫的高士气定神闲地盘坐于石上,身后古松虬枝,祥云盘绕,近有花草并茂,远处一望无际,空旷深远,整个自然环境幽深雅静,衬托出人物闲淡平静的内心世界和潇洒脱俗的性格。
有时,画面中高士们一种古雅独行的格调,也会引人深有遐想。在用笔方面,不论远山近水、石桥枯树、亭栈斜阳,还是潭水无波,群鸟掠飞,都非常浓色雄浑。高士携杖(图2)或打伞(图3)过桥,他们脸相、姿势当然无须再作表现,已有沉思之状,仿佛在内视心灵,外界根本与他们无关。整幅笔墨工细精谨,色彩明净华美,呈现出一种平静疏朗的氛围。
图4则是褒衣博带,席地而坐的完全的旷达之气。据说,陶渊明喜欢席地而坐,意味着生活简朴,膝上“无琴胜有琴”的高雅,是不是画工在先画好人物后突然停笔,一种豁达旷远的感觉由然而生……我甚至想到了工匠的一个掷笔的瞬间动作,生动有趣,可见艺人与画作之间有着强烈的精神连接。
图5中,只见高士伫立于山崖之前,拱手对一江秋水,远山高天,侧听秋风,神态自然平和,极具古典文人雅士之闲逸。高古而不陈旧,清逸潇洒中略带疏懒情致,与周围空寂肃穆的秋景相互呼应。但高士稀少高绾的花白,正是“浑欲不胜簪”,渐宽的衣带以及凝目西望中,半片瓷上透出了落寞和孤寂,想必是画工借高士之态表自己的望乡之情了。
图6和图7两幅瓷画,则描绘了高士隐居山林,坐于石间悠然自得看书的场景。画中高士衣着魏晋服饰,衣饰宽大修长,发冠低垂,借月读书的神态,周围配置以山石和竹木花草,墨色清幽,浓粗随意的笔触为画面烘托了读书气氛。
总之,古代的高士画,大多寥寥数笔,笔墨疏阔简约,人物神采清逸,就在粗犷流畅、浓淡之中,把高士那种豪爽、洒脱、傲岸的气概和才华横溢的神韵表现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笔简意赅,韵味十足,有如御风而行于虚空之中。瓷画上的高士,大多体态丰满、憨态可掬,大智若愚、悠然自得,常常山林奇石为伴,具体所画是哪个年代、哪位高士也无需区分考证,它只不过是人们理想中的符号。高士已往矣,但高士精神长存,我们今天收集品评这类瓷画不仅为寻古趣、拟古意,更为寄以一种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