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这是一只清顺治年间的残碗标本(图1);碗心内画山景人物图(图2);碗外写有南宋进士谢枋得《庆庵寺桃花》诗句: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其口沿涂一圈有檀香口美誉的酱釉,碗外壁空白处有划花工艺;最难得的是底款,为较少见的“大清顺治年制”款(图3)。
顺治一朝历时十八年(1644—1661),由于新政权是在明末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动荡不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要想全面恢复御窑厂的大规模生产,尚不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上,国内制瓷中心景德镇一度处于瓷业生产的萧条状态,产量很少。清人叶梦珠《阅世编》记载:“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磁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景德镇仍旧沿袭明末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传世的官窑瓷器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烧造,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官窑,从国内外收藏的顺治瓷器来看,民窑远多于官窑。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顺治建厂烧造御器始于顺治十一年(1654),先是饶州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英等督造龙缸未成。在顺治十六年(1659)再由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栏板、龙缸等大器,尽管花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仍没有成功。这说明当时景德镇官窑生产虽处于低潮期,但始终没有停止过,官窑器数量较少,精细度也明显不高,个别还比较粗糙。顺治窑主要烧造了青花、五彩、白釉、黄釉和茄皮紫釉等几个品种,这其中青花占主流。
顺治瓷器写年款的官窑很少,主要是青花碗和茄皮紫釉盘,以书写“大清顺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也有写“顺治年制”四字款。款字用笔有力、起笔见峰、住笔见顿、划多下拉、勾捺上剔,但整体布局不甚规整。顺治官窑瓷器存世不多,极为珍贵,馆藏多为国家一级文物。
民窑款则较为多样,有篆书堂名款,如“玉堂佳器”“继善堂”“梓桑轩”等,有各式花押款、伪托款;祭器多用顺治几年等干支纪年款。有专家指出,顺治以年号款者虽然较少,但也并非没有。
已知馆藏顺治官窑瓷器整器资料共有七件。分别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顺治官窑瓷器“大清顺治年制”款四件——顺治黄釉暗刻龙纹盘,底白釉青花双圈“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款;顺治茄皮紫釉盘,底白釉青花双圈“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款;顺治茄皮紫釉暗云龙纹盘,底白釉青花双圈“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款;顺治青花三秋鱼缸,底白釉青花双圈“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款。上海博物馆藏顺治官窑瓷器“大清顺治年制”款一件——顺治五彩鱼藻盘,底部有“大清顺治年制”双圈楷书款。常熟博物馆藏顺治官窑瓷器“大清顺治年制”款一件——酱色釉暗刻云龙纹盘,底部青花书“大清顺治年制”双圈楷书款。香港天民楼藏顺治官窑瓷器“顺治年制”款一件——青花瑞兽纹盘,铭款“顺治年制”。
举世闻名的元青花全球有据可查的藏品约400件,但顺治官窑瓷器有据可查的竟只有七件,在高仿泛滥的今天,偶见于市场及拍场的顺治款瓷器因没有老气或是后仿不到代而得不到广大藏友的一致认同,所以真正到代的顺治官窑瓷器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本文所述这件清顺治年间的青花残器,有天、有地、有酱口、有诗、有画、有款、有暗刻纹,碗心绘有山水人物,碗外写有文字,诗书画皆有。从研究分析顺治青花的工艺特点的角度来看,这件藏品虽然已经残损,但仍不失为一件值得收藏的实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