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盒,顾名思义,即捧在手上的盒子,兼具实用和陈设观赏的艺术效果。古时,一般只有皇室、官员和大户人家才有捧盒。捧盒除了具有存放各类古董珍玩的用途,还可作为盛装食物的食盒使用,如《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起头,就有“贾珍先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的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着贾蓉带领家下人等与贾敬送去”的描述。
捧盒造型丰富多彩,较为多见的是扁圆形,其次还有几何形的六角形、八角形、方形,花果形的荷叶形、牡丹形、桃形,仿真形的钟形、瓶形及各种动物形等等,以方便捧持。其材质多样,常见的主要有瓷器、漆器、木器等较轻的质地,这是由于捧盒是以手捧着的器皿,过重不适合于捧在手里,加上作为食盒使用时,具有隔热保温的功效,故捧盒不能选用较重的材质,不过亦有金属和珐琅材质的捧盒,多作为盛放古玩的陈设观赏器物之用。
图中所示这件清代粉彩花鸟花卉纹开光芦雁纹捧盒,直径14.5厘米;扁圆形,子母口上下套合;隆顶,鼓腹,圈足,足底施白釉。通体施粉彩,盖顶绘的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芦雁图,历代画家留下了众多表现芦雁飞翔、鸣叫、嬉游、睡眠等各种造型的作品,赋予芦雁图清朗疏旷、野趣横生的自然之美。盒顶圆圈内,芦雁、水草、菊花、芦苇、湖面等图案组合成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四只芦雁在芳草萋萋的滩涂上自由自各得其乐,有的伸长脖子觅食,有的扭颈回望,有的张嘴对着天边飞来的一只芦雁欢快的叫鸣,有的将头藏在翅膀里休憩,形象俏皮可爱,栩栩如生,配合风吹苇动鸟语花香的一应衬景,显得极富画面感。盒沿子母口上下各饰回纹一圈,上下腹部各有四个菱形开光,呈对称分布于东南西北四方。开光内均绘有缠枝花卉及飞鸟,四时花卉各不相同,青枝绿叶相间,花卉绽放枝头,有莲叶、荷花,也有牡丹、雏菊、芍药,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开光外绘缠枝花卉和零碎的花瓣,每一处都不尽相同,花朵红黄白紫,花蕾含苞待放,与青绿的枝叶及芦苇、水草相间,纹饰线条细腻,设色鲜艳明快,赏心悦目。
清代瓷捧盒烧造数量庞大,盒上的纹样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渔樵耕读等,都是捧盒上常见的主题纹饰。古人习惯借物喻示,追求美好事物,亦喜欢通过在器物上刻画各种纹饰来对寄托吉祥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如“渔樵耕读图”象征古代农耕文化的四个主要职业,也是古代高士隐逸山林或官宦退隐之后所向往的那种闲适生活,所以在清代瓷器上被广泛运用。芦雁是出没于芦苇林间的候鸟,因景物具象宁静美好,故芦雁图亦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题材。此器上的五只芦雁神态各异,造型准确,形神兼备,展现了湖荡湿地的自然风貌,这样的画面不禁令人想起清代诗人胡慎容笔下的《芦雁》:“横江片影一声秋,楚岸湘波事事愁。同是水云乡里客,归心空怅荻花洲。”
清代瓷器的釉装饰发展到了极致,以各种彩瓷为主,青花次之,大量使用色釉,其中彩瓷以粉彩为代表,到中晚期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件捧盒器身上的图案繁复而又清新疏朗,刻意打破岁时的传统,将暮春的牡丹和盛夏的荷花等一并呈现,主题鲜明,极具装饰效果。芦苇象征禄位,牡丹象征富贵荣华,菊花象征长寿,莲花象征高洁,各个纹饰都洋溢着浓厚的吉祥寓意,组合在一起,就呈现出一缕瑞祥宁和的气息。整件器物器型硕大端整,绘工精细入微,粉彩呈色艳丽匀润,纹饰恬淡雅致,集实用性和工艺美术性于一体,显示出清代粉彩瓷制作工艺的成熟与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