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黄釉粉彩喜鹊登梅纹盘
清乾隆绿地五彩花卉纹双耳瓶
清康熙素三彩花卉龙纹盘
清康熙青花“寿”字纹瓶
清乾隆粉彩太平有象塑
清雍正红彩葫芦瓷水盂
清黑面朱地雕漆山水人物纹盒
清咸丰湖绿地粉彩花卉纹花盆
清雍正斗彩云纹水盂
清乾隆汝釉蕉叶形笔捵
清光绪白地粉彩花鸟纹长方形花盆
清鹤式香薰
清乾隆仿古龙钮白玉炉
清碧玉雕松鹤花插
近日,由南京博物院、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悦目——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陈设文物特展”,在太仓博物馆举行,展出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文物珍品106件,从一个侧面生动展示出清代皇家奢华的生活画卷。
南京博物院典藏的清宫陈设器皿,由其前身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于民国年间陆续接收,原装饰于清代紫禁城或行宫,包括瓷器、玉器、铜器、漆器、珐琅器等,器型有屏风、挂屏、瓶(梅瓶、玉壶春瓶、贯耳瓶等)、香炉、火炉、花盆、钟表、如意、香筒等,不胜枚举,多数为内府制作或各地进贡,珍品甚多。
本次展览遴选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物中的瓷、玉、漆、金属等类观赏器皿百余件,涵盖了瓷、玉、漆、金属等多种材质,从功用上看有挂屏、钟表、香具、花插、漆盒,釉色各异款式多样的盘、瓶、盆等瓷器,还有造型多样功能不一的文房用器等。这些宫廷用器,用料讲究,花色繁多,美轮美奂,富丽而不失优雅,工巧而不失大方。
如展出的一件清乾隆绿地五彩花卉纹双耳瓶,以其绚丽的色彩十分吸引眼球。该瓶高23.9、腹径16.5、口径7.3、足径8.7厘米。撇口,长直颈,颈部立一对夔凤形耳,溜肩,圆鼓腹,圈足,微微外撇。装饰淡绿地粉彩,纹饰对称排列,肩、腹部绘主题纹样,勾莲纹居中,双夔凤纹立于两侧,余处花蔓与如意相缠绕。口沿内壁和圈足内罩湖绿釉,圈足中间留白釉一方,绘有矾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印章款。勾莲纹由莲纹变化而来,与普通莲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叶蔓绵长,并且勾缠、环绕着其他纹样,易于营造花团锦簇、吉祥喜庆的气氛。夔凤纹卷草式的尾部与展开的双翼为其主要特征,是乾隆官窑粉彩瓷上常见的吉祥纹饰。整器表面纹饰繁而不乱,尽显宫廷用器之气韵。
另一件清乾隆粉彩太平有象塑,也十分引人注目。该器高21厘米,质地除粉彩瓷塑之外,还有景泰蓝。器物整体造型是一只背驮瓶子的大象瓷塑,是乾隆官窑生产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陈设器。据介绍,象,大力魁梧、性灵柔顺、安详端庄,被称为“瑞兽”,传说中佛是乘象而来的,而且,“象”又与“祥”谱音,因此,在国人心目中代表着吉祥。民间还有“牛生麒麟猪生象”一说。而瓶谐“平”之音,据说取自于佛教中观音菩萨手中的净瓶,宝瓶里的圣水能给人间带来祥瑞,有的瓶内还插放五谷,寓意五谷丰登。由此,中国人将“象”“瓶”组合成“太平有象”“太平景象”“象上升平”,以表示和平、美好和幸福。“太平有象”自生成之初似乎便与皇家官廷有着不解之缘,皇帝们好像十分乐于听到这个美好的词汇。当臣子们毕恭毕敬地跪在金銮殿下恭祝“吾皇天下一片太平景象”时,哪个皇帝都会乐开怀。据说,“太平有象”一说来源于“太平无象”,语出《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请宰相(牛僧儒)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太平无象,意思大体是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标准。反其意,则无战乱、安居乐业即大平,是为有象。于是,后人们便将其改为“太平有象”,以达天下安宁、人民生活安定之意。
琳琅满目的清宫陈设器文物珍品,让观众在欣赏和品味皇家生活艺术的同时,亦可体会其中累积和传达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