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六出开光湖石芝竹纹折沿盘是一个比较大的器物,它的花纹特别精美,而且盘的造型也很独特。它不像景德镇般出土的官窑器物,具有明显的西域阿拉伯风格,这种器物在当时并不多见,深受西域阿拉伯人的喜爱。它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艺术价值也非常高。据说这个大盘子是根据当地人的习俗用来吃手抓饭的,当然这么高级的器物,也只有皇室贵族才享用得起。
这个盘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花纹非常繁密,这也是元青花的一个特色。它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延续性艺术,就是延续了西域的民俗特色。后来明朝制作的青花瓷花纹明显要比元朝的青花瓷花纹稀疏很多,这个盘子就保持了这样一个风格,并且体现得非常鲜明。
郑和在28年间7次下西洋,他带出去很多元代的外销瓷,同时他也向中国运回很多国外的物品,有一些是交换的,也有些是买进的,基本都是各国的特产和-些宝物。这些东西除了对中国的经济,对中西方文化交往有所促进之外,它还对中国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经济、文化、贸易上都带来很大冲击,比如郑和带回大量的苏木和胡椒,这两种东西国外产量比较大,但是当时在中国还没有,所以郑和大量带回来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郑和带回的药材对中国的宫廷医疗医术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讲,也是宫廷共同文化的交流。总而言之,郑和下西洋实际是做了一个全方位的考察。
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对外交往活动促成了青花瓷的一种崛起。青花瓷在唐代虽然已经烧制成功,但是它的技术成熟是在元末。到了明初的时候,它还不是瓷器的主流,可通过郑和下西洋进行中外文明的交融,这种交融达到了一个高潮期以后,瓷器才凸显了它的艺术珍品价值。后来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一个代表又西传,不仅西传到欧洲,还传播到美洲等地,中国的青花瓷达到了独步世界的高度。中国的外销瓷使得中国后来在英国获得了瓷国的美誉,这就是中外交流一个典型的事例。
郑和下西洋被国外称为大航海时代。在这之前,中国的丝绸之路将丝绸的贸易带上一个高度,因为丝绸比较适合于陆上运输,它有不怕摔,不怕挤压的特性。但是陶瓷不行,陶瓷在陆上运输的成本和代价都非常大,正是郑和下西洋,才使得陶瓷在海上得到大量的运输和外销。当时的航海技术发达并且运输条件相对比较好,青花瓷几乎作为这个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外销品,被大量销到郑和航海的沿途各地,这是非常辉煌的一个壮举
青花瓷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结晶,不管它的花纹、造型、结构以及制作方法,都显示出中外交流的一个成果。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那个时代留给后人的丰厚遗产,青花瓷借助这次辉煌的壮举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再次提升到另一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