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中国白”闪耀京城 德化瓷再次扬帆

发布:2019-8-30 10:38:39  来源: 泉州晚报 [字体: ]

核心提示:本周,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泰兴号”沉船瓷器捐赠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仪式相继在北京举行——


“中国白”闪耀京城 德化瓷再次扬帆

  核心提示

  作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的陶器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拥有3700多年的陶瓷制作史,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开始大量外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泰兴号”沉船发现的大量德化青花瓷器,再一次印证当时德化窑火的兴盛。

  近年来,德化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线上线下同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壮大陶瓷发展规模,提升陶瓷品质,引领了整个陶瓷行业的发展,现有线下陶瓷企业3000多家,线上陶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去年产值328.5亿元,陶瓷产品80%销往海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朝着2022年实现陶瓷产值500亿元目标迈进。

  未来,德化陶瓷将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明的对话交流增添光彩。

  本报记者 许文龙 庄建平 实习生 陈绍钰 蔡英明 通讯员 王双季 文/图

“世界陶瓷之都”陶瓷产业的升级路

  8月12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德化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近年来,德化主动对接高端资源,坚持高水平运作,举办了“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展、首届中国(德化)茶具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白”大量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国礼瓷和国宴瓷名单等四大陶瓷文化盛事,打响“世界陶瓷之都”品牌。

  提升德化陶瓷品牌价值

  打好产业转型升级“下半场”

  发布会上,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介绍,2015年,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授予德化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陶器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拥有3700多年的陶瓷制作史,历史最为悠久。二是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各国,开启欧洲长达300年的陶瓷仿制史。德化阶级窑烧制技艺明清时期传入日本,被日本尊为“串窑的始祖”。可以说,德化陶瓷对欧洲乃至世界陶瓷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是德化在传承千年陶瓷技艺的历程中,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陶瓷等三大专业化产业集群。

  在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德化瓷代表着皇权和身份。17世纪,德国的三任皇帝都收藏了大量德化白瓷,虽然历经战乱,至今仍存有400多件德化瓷塑精品;当时,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以及首相丘吉尔等领袖人物,都十分钟爱德化瓷。当时德化白瓷也为许多世界艺术家们所珍爱,如意大利著名美蒂奇家族至今还珍藏着大量的德化瓷,马萨乔、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基罗、提香等如雷贯耳的名人,也都对德化白瓷情有独钟。“如今,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都能窥见德化日用器、玩具瓷、宗教瓷等大量德化白瓷。在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也都有大量德化窑藏器。”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说。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环节,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董博介绍,历史上,德化陶瓷自宋代以来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欧洲皇家贵族收藏了大量的德化白瓷,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明代以何朝宗为代表的德化瓷塑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和“天下共宝之”的珍品。因此德化可谓是奠定了“世界官窑”的历史地位。

“中国白”金砖国宴瓷

  “从当代来看,无论是在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还是在生产品种、工艺水准、装饰艺术等方面,德化陶瓷综合发展水准都得到很大提高。”董博介绍,如今,德化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60%以上的陶瓷产品出口国外,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白”作品已被国家博物馆等40多家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收藏,“中国白”瓷器屡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特别是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16件国礼中有15件德化造,因此,德化窑又当之无愧成为“当代官窑”,“中国白”已然成为当今国际交流中的文化使者、陶瓷文化艺术中的独特IP。特别是近年来,德化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并引领新常态,有线下陶瓷企业3000多家,线上陶瓷企业7000多家,线上线下同步打造核心竞争力,壮大陶瓷发展规模,提升陶瓷品质,引领了整个陶瓷行业的发展。

每届广交会上,德化陶瓷都吸引了众多客人选样、下单。

外国客人玩转手拉坯

外国艺术家来德化交流创作

  近年来,德化县委、县政府推动打好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下半场”,在政策上扶持、在用地上保障、在资金上投入、在人才上引进,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陶瓷产业倾斜集聚,推动陶瓷产业实现近年最快增长,打响了“世界陶瓷之都”品牌,打造了“德化陶瓷”“德化瓷雕”“德化窑瓷器”“德化玉瓷”“德化白瓷”5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及1.2万件陶瓷企业、艺术大师、陶瓷新秀商标,形成了完整的陶瓷商标体系。当前,德化正在深入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力争2022年实现陶瓷产值500亿元,推动陶瓷产值与品牌价值“双提升”。

  农村电商获国务院表彰

  国家陶瓷电商标准德化造

  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新所所长咸奎桐看来,德化陶瓷电商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德化坚持“一把手推动、多平台运作、全生态打造”,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全县拥有3个电商镇、淘宝镇和13个电商村、淘宝村,实现全县18个乡镇村淘点全覆盖,淘宝村集群被阿里研究院授予阿里巴巴集团乡村振兴调研基地,电商经验成为阿里巴巴向全国推广的“政府驱动型”四大案例之一。

  作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目前,德化全县拥有陶瓷电商企业7500多家,2018年交易额达到106亿元,增长24.7%,网络零售额68.5亿元,增长86.6%,占据全国80%的网上陶瓷茶具销售市场,连续四年进入“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榜单。

电商工作人员处理陶瓷图片

  今年5月,德化作为“全国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地方”,获评全国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十大典型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受到国务院办公厅发文通报表彰,并给予200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扶持。

  作为全国陶瓷电商行业“领头羊”,德化通过政府驱动、市场主导、需求引领,为制定电商标准提供人才引进、金融支撑、品牌培育等全方位扶持措施,实现了陶瓷电商标准德化造。2016年,德化紧抓陶瓷电商先发优势,牵头启动4项陶瓷类电商国标制定工作,得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大力支持。

  经过三年多努力,目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类产品多语种分类与命名陶瓷产品》已经完成、即将发布,该标准规定了以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5种语言命名的电子商务交易陶瓷产品,涵盖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卫生陶瓷三大类,是中国陶瓷电商界首批“国标”,将为其他陶瓷电商标准的制定提供示范,也为网上陶瓷的生产等作了规范。截至目前,德化主导制定陶瓷电商4项国家标准和1项省地方标准,其中2项国家标准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将于今明两年内陆续发布。“德化牵头制定陶瓷电商国家标准,应该说非常及时、很有远见,对德化陶瓷电商发展意义重大。”咸奎桐表示,德化举办中国陶瓷电子商务标准化项目活动,专门推介陶瓷电子商务标准化项目,引导传统企业、陶瓷企业树立标准化理念,扩大标准化社会影响力。

  引领陶瓷设计新潮流

  今年10月将举办“瓷博会”

  今年5月,2019何朝宗杯中国(德化)陶瓷工业设计大赛在台湾启动,以“智汇瓷都·论道陶瓷”为主题,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并得到世界设计组织WDO特别支持。

  大赛征集分为包装设计、日用陶瓷、艺术陶瓷、智能陶瓷等4个品类,大赛组委会还将推动入围设计师作品落地生产,欢迎各界朋友到德化观赏品鉴、碰撞交流,共同推动陶瓷工业设计引领世界潮流。目前,这项以“瓷圣”何朝宗命名的全国性创意设计比赛已成功举办两届,辐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8000多名设计师参赛,显现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大师工艺瓷展示

  近年来,德化依托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通过市场细分,“茶具工艺日用化、日用茶具工艺化”,推动陶瓷茶具产业发展,荣获中国茶具之乡、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瓷都茶具小镇”称号。

  2018年,德化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德化)茶具文化产业博览会,推动中国茶具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合作、大发展,成为目前全国茶具文化产业交流展示最高平台。今年10月12日—15日,德化将在中国茶具城举办2019中国德化陶瓷暨茶具文化博览会。

  据悉,本届博览会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主办,以“中国白·世界瓷”为主题,共设立展区7个,标准展位350个,茶具城展馆375个,其间还将举行7个主会场活动、11个分会场活动,搭建起茶具产业文化合作、交流、互动的全方位平台,把“中国陶瓷博览会”打造成发扬“丝路精神”的新载体、促进合作交流的连心桥、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德化青花古瓷与“国博”的不解缘

  8月13日上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泮庐集团文化公司、德化县人民政府协办的“泰兴号”沉船瓷器捐赠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190多件由泮庐集团无偿捐赠的“泰兴号”沉船古瓷器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沉船古瓷流落海外

  历经辗转终归国

  1822年1月,“泰兴号”商船从厦门港出发,满载着近2000人及许多贵重货物,朝爪哇岛(即印尼)驶去。当船驶到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的“贝尔威得浅滩”水域时,船体因意外不慎触礁,1800余条生命以及整船的货物不幸随船沉入海底,其中就包括大量珍贵的青花瓷器。

  1999年,英国打捞队伍在当年发生海难的海域发现“泰兴号”沉船,打捞出35万件青花瓷器,并于当年11月将这些瓷器悉数拍卖。2001年,澳大利亚一家海洋公司最终把“泰兴号”打捞出水,又获取了20多万件清代的精美瓷器。

“泰兴号”清代沉船及19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座谈会

  经过专家鉴定,这些瓷器主要来自德化,主要以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为主,有灵芝纹青花盘碗碟,“晨兴半炷茗香”青花盘,梅雀图青花盖碗、圈点纹青花小碗等。特别是青花盘具有典型的蚯蚓走泥纹,体现了德化民窑的风格特点。在德化桐岭、梅岭、东头、后所、上寮内、上寮外、岭兜、大垄口、宏祠、甲杯山、石排格等窑址都有出土青花瓷,其造型纹饰与“泰兴号”沉船古瓷完全相同。

与会者参观“泰兴号”沉船古瓷

  “购买‘泰兴号’沉船上的瓷器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泮庐集团董事长郑长来介绍,自2000年瓷器首次在德国拍卖时,他就已经开始关注。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拥有这些瓷器的买家,便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异国收购之旅。经过多次的沟通、协商,他专程多次前往英国与买家谈判,最终用诚意打动对方,买回了12万件“泰兴号”沉船瓷器。去年12月,这批流失海外的古瓷器终于回归祖国怀抱。

  郑长来介绍,“泰兴号”沉船事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难之一,其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佐证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海洋大国,而南海航线是中国人最早开辟的自由航道,更昭示了当今在中国倡导下正如火如荼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历史顺承对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表达了沿线各国人民古已有之的共同美好心愿。同时,“泰兴号”沉船对研究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郑长来认为,这批珍贵的文物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历史象征。此次捐赠“泰兴号”沉船瓷器,一方面希望发扬中国当代企业家精神,助力海外流失中国文物归国返乡;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这些文物的收藏、回赠国家,纪念中国古代先民不畏海路艰辛,依靠智慧和坚韧,开辟出伟大海上丝绸之路的民族精神。未来,他还打算将一些瓷器捐给德化陶瓷博物馆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博物馆。

  捐赠国博意义重大

  力争让文物“活起来”

  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表示,德化陶瓷以“白”见长,瓷雕技艺享誉天下,被誉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清代的青花瓷是德化“中国白”传承发展中的瑰宝,也是当时陶瓷文化艺术的精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非洲等世界各地,“泰兴号”沉船上发现的35万件德化青花瓷就是这一历史的印证。

  她希望,通过与”国博”深入合作,全面展示德化千年陶瓷文化技艺,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德化、认识德化、亲近德化,共同打响“世界陶瓷之都”品牌;希望各界人士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德化陶瓷艺术,共同推动陶瓷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为“一带一路”文明的对话交流增添光彩、作出贡献。

“泰兴号”沉船瓷器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介绍,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闯荡出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之路。自唐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我国以瓷器、丝绸为主体的特色商品,沿着海上航线不断地输出海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促进了古代海内外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提升,与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人类海洋文明的辉煌成就。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左)向泮庐集团董事长郑长来(右)颁发收藏证书

  他表示,此次泮庐集团捐赠了190余件“泰兴号”沉船文物,为清晚期具有明确产地和生产年代的历史遗物,主要以德化窑生产的青花瓷为主体,类型丰富,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对研究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闽南瓷窑业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征集、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艺术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水下沉船文物资料,作为代表中国古代海洋史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阵,历来是国家博物馆重要藏品类型之一。“我们将会对这些德化青花古瓷进行整理、保管、研究和展示,努力让这些文物活起来,让中华文明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王春法指出,此次捐赠活动,对完善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文物藏品体系,见证“一带一路”文明交往,促进文明交流共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国内专家对德化陶瓷的新解读

  8月13日,“泰兴号”清代沉船及19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座谈会同时举行,陶瓷界、考古界、艺术界、收藏界的专家分别就德化青花瓷、“泰兴号”沉船与清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轨迹、“泰兴号”沉船德化青花瓷的生产与外销、德化陶瓷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交流,并对德化如何借助此次捐赠契机,更好地发展当地陶瓷产业,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仪式现场展示的“泰兴号”沉船瓷器

  弥补德化青花瓷认知空白

  耿东升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陶瓷所所长:

  明清以来,德化陶瓷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品质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白瓷打磨、雕刻精美,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中国白”之美誉;青花瓷典雅清淡、纹饰丰富,图案充满了生活气息,走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我觉得,德化可以在陶瓷文化的宣传和研究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以此次捐赠为契机,加强对德化陶瓷的文史研究。比如,青花瓷胎底厚重,不易破碎,因此保存十分完好。德化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加强对青花瓷的研究。

  其次,可将发掘古窑址提上日程,通过科学发掘,弥补对德化青花瓷窑认知的缺口。窑址挖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器物的断代研究。在此基础上,德化可尝试小批量恢复青花瓷的生产,弥补市场上对德化青花瓷的认知空白。

  此外,要加强德化陶瓷的宣传。青花瓷和白瓷是德化两个亮丽的名片,应该让二者得到同样的传承和发扬。为此,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比如可通过举办陶瓷展览、邀请媒体宣传、发行出版物等方式进行。

  德化窑青花瓷品质优良

  秦大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泰兴号”沉船陶瓷的出水,涉及中国古代瓷器外销阶段性研究的问题。德化至今发现有一百多处清代中后期的古窑址,说明了当时德化手工业的发达,尤其是面向外销的手工业生产都已经规模化。东南亚地区很多博物馆也有大批德化窑生产的青花瓷。前几年,考古专家在非洲进行两次比较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时,在肯尼亚就发现了一批青花瓷器,经专业鉴定,这些青花瓷就来自德化窑。

  德化窑主要生产白瓷,但明末清初就有大规模生产青花瓷器。“泰兴号”沉船上的瓷器,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德化窑生产的青花瓷品质优良,档次之高,远胜于其他生产民窑青花瓷的地区。所以,德化应该在原来的白瓷基础上生产青花瓷,并用于外销,打开新的陶瓷之路。

  古代陶瓷生产可能已有资本介入

  王光尧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因为海外贸易的兴起,很多地方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受到福建沿海一带的影响,其中就包括瓷器的生产。

  从“泰兴号”沉船上大量青花瓷产品可以看出,生产这些瓷器的地方不大可能来自一些小作坊,更多可能是来自大的窑厂,并且是模具化生产,其中一些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有资本的介入。只有在资本控制下,才有可能实现这种大规模的、以追求统一规格及追求产量为目的的生产。

  捐赠填补“国博”收藏空白

  杨桂梅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陶瓷所研究馆员:

  由于距离泉州港、厦门港比较近,德化窑生产的瓷器主要服务于海外贸易的需求。清代晚期,由于战争和经济衰落,整个瓷业发展呈衰落态势。“泰兴号”瓷器代表了清代中晚期德化窑外销产品的状况,虽然这个时期成本降低,整体质量比较粗糙,但是“泰兴号”的载货量说明,东南亚瓷器的普及率及需求面提高。这次捐赠,可以填补中国国家博物馆海上贸易外销瓷器清末段的空白。

  重拾青花瓷生产工艺

  侯文全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

  相较白瓷,德化的青花瓷名声略低,但是从民窑来说,地位十分重要,是民窑的代表。德化外销大量青花瓷,其中很多都是批量、规模化生产,这就需要很多的窑工。因此我推断当初德化聘请的窑工也是来自全国各地。

  如今,德化电商发展得非常好,全国线上80%茶具都来自德化。建议用德化独特的装饰手法,将青花瓷工艺扩展应用到餐具和茶具上,将德化青花瓷发展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德化青花瓷。

  青花瓷餐具是优雅的象征

  陈建中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

  民窑青花瓷在海外出口贸易中出口量大,对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泰兴号”沉船的青花瓷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当时的信息,比如在绘画艺术方面,其中就有西方定制的元素。在东南亚及欧洲等国家,人们在餐桌上摆放一整套青花瓷餐具,就能立刻显示出一种雅致的生活情调。所以,他们很喜欢我们的青花瓷日用餐具,而这些餐具上那些看起来虽然不是很工整的绘画图案,也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种艺术审美倾向。

  “泰兴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张红兴 泉州市博物馆水下考古部主任:

  “泰兴号”沉船是19世纪中期德化瓷外销路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发现对于研究闽商、闽南海上贸易、航海路线、德化外销瓷、造船技术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新视野、新角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德化窑青花瓷产品接地气

  郑炯鑫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馆长:

  青花瓷生产在清代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数据,当时在德化有非常多的青花瓷窑址,每个窑址一次可以烧制几万件瓷器,可见烧制量之大,这一点我们从“泰兴号”出水的几十万件德化窑青花瓷可见一斑。

  德化窑生产的青花瓷与官窑生产的青花瓷区别在于,生产者在创作时会根据自己的思路来,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样式、图案等方面都比较接地气,一些绘画图案的内容主要有花鸟虫鱼、渔樵耕读等形象。这些日用青花瓷器虽然在国内很普遍,但对于当时部分还在用树叶或手作为食具的东南亚人来说,则显得十分珍贵。我们的瓷器出口极大地便利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相关链接

德化瓷在古船上的“痕迹”

德化陶瓷出口贸易历史悠长,又在出口陶瓷中占到很大分量。世界各地海域古代沉船的发掘中,几乎都有德化瓷现身。

南宋,泉州湾后渚港沉船:在南宋1276年前后沉没于泉州湾后渚港,1974年被发现并发掘,出水大量宋代德化窑产品。

南宋,“华光礁1号”沉船:中国在远洋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于1996年被发现,2007年正式考古发掘,万件出水古瓷器中,有不少被称为“马可·波罗瓷”的德化窑青白瓷与青釉瓷。

南宋,“南海一号”沉船: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也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1987年,在阳江海域意外被发现,2007年展开全面打捞,出水大宗外销瓷器,其中德化窑系的白瓷和青白瓷占大宗。

元朝,“新安”沉船:1975年在韩国群山列岛海域被发现,经过发掘1万多件宋代瓷器重见天日,其中部分是德化窑的青瓷和白瓷。

明朝,“南澳Ⅰ号”沉船:沉没于明朝万历年间,2007年汕头南澳岛附近海域被发现,出水数万件遗物,其中包括大量德化窑瓷器。

清朝,“哥德堡号”沉船:属于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45年沉没于哥德堡港区,1986年被发现,经过挖掘70万件瓷器重见天日,船上载有德化瓷商品,不乏典型糯米胎骨的德化青花瓷。

清朝,“哥德马尔森号”沉船:属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52 年沉没于南中国海海域。1984年打捞出水14万多件陶瓷器,内有大量德化窑生产的青花瓷和白瓷。

清朝,“泰兴号”沉船:1822年触礁沉没,1999年被发现,并打捞出保护完好的一大批瓷器,其中德化窑青花瓷大约占了九成,以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居多。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