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釉下五彩瓷,是醴陵的名片;全世界每4个陶瓷杯子,就有一个产于此,是醴陵的成绩。10月30日,“这里不一样——湖南省特色工业小镇网络名人行”活动走进醴陵市,探寻这座陶瓷小镇通江达海的“产业密码”。
10年蓄势发展建成“中国陶瓷谷”
陶瓷是中国独创发明之一,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而醴陵醴陵陶瓷生产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清,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因而有“瓷城”之称。
1905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时任民国总理)在醴陵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制造总公司,聘请当时有名的技师,引进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
1915年在太平洋西岸的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一举夺得此次赛会的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自此,醴陵陶瓷名扬华夏,风靡全球!受到全世界陶瓷爱好者的追捧。
薪火相传,千年的炉火一直延续至今。如今醴陵陶瓷产业,产品涵盖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工业陶瓷、新型陶瓷5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规模以上特色产业企业数量达162个,产业从业人员3万名,年产值达200亿元,已形成集日用瓷、电瓷、艺术瓷、特种瓷以及陶瓷机械、色釉、窑炉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近十年来,醴陵蓄势发展,以“产城融合”为主题,以“陶瓷文化”为主线,终于建成“中国陶瓷谷”。沿凤凰大道一路直行,醴陵瓷谷、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瓷器口、釉下五彩城等一批风格各异的建筑映入眼帘,它们巧妙连接,组成了中国陶瓷行业规模最大、极具观赏性和创新性的文化艺术建筑群。这是湖南首创的陶瓷文化、建筑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文旅项目。
10月3日,2019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在“中国陶瓷谷”完美收官,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采购商收获满满,现场成交及合同采购金额共计达21.3亿元。
同时,精美的陶瓷展品引来大批游客,他们逛展会、赏美景、淘美瓷、品美食,流连忘返。依托展会,今年国庆节期间,醴陵共接待游客84.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2亿元。
醴陵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丰华介绍,他们将将致力通过工业旅游、陶瓷文化、会展商贸、创新经济等板块建设,打造国内高端、权威、专注、专业的陶瓷交流平台,建成为“宜产、宜创、宜展、宜商、宜游”的魅力小镇、活力小镇、幸福小镇,着力形成陶瓷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中国陶瓷谷”区域品牌。
承千年古韵陶瓷产业不断创新升级
土与火的陶冶,技与艺的完美结合。在我国瓷器发展历史长河中,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一个新瓷种,也是一颗璀璨明珠。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既得益于千年历史传承,更得益于一代代陶瓷人不断创新升级,让曾经的“五彩”变成了如今的“万紫千红”,获得“国瓷”美誉。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展厅,高大精美的五彩陈设瓷,风格各异的礼品瓷和高档日用瓷餐具、茶具,每一件都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晶莹润泽,色彩缤纷,如深涧幽兰,清香四溢。
“经过近1400℃的高温烧制的釉下五彩瓷,高贵典雅、色彩绚丽。”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介绍,他们是一家集釉下五彩瓷研究、设计、生产、贸易于一体的科技先导性民营企业,公司融入先进的陶瓷文化理念,秉承传统工艺,突出创新,其精品出赛国内外盛会屡获奖励,有的还被国家有关部门选作礼品馈赠国际友人,国内外多家艺术馆、博物馆收藏,是众多收藏家珍爱的藏品。
选泥、做坯、修坯、精洗、素烧……在醴泉窑艺制作车间里,摆放着各种陶瓷素坯和已经烧制完成的陶瓷作品,每道工序都让人叹为观止。在成型车间,工艺师们正在进行“彩绘”工序中让人啧啧称奇的“勾线分水”,随着画笔轻轻一勾,素坯上慢慢地“开”出了一朵朵鲜嫩的花。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近年来,醴陵市出台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建立6个陶瓷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23个陶瓷产品研发中心,助力陶瓷产业创新升级,陶瓷总产值增加到700亿元。同时,醴瓷大家族中的电瓷行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植入“智能芯”,目前醴陵电瓷产量已占全国的43.3%、世界的30%,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此外,醴陵不断拓宽陶瓷产业人才成长之路,已产生20多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近百位省级陶瓷艺术大师和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今年9月,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竣工开学,计划5年之内培训8000人以上,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