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些民间故事都有所雷同,在陶瓷这块也是如此,比如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凡是做青瓷的地方,都说这句诗是在说他家的青瓷,这天青色的色差未免有点大。
又或者南定之说,古籍上说是景德镇,到了德化,德化人说德化是南定,也不能说错,德化做的就是白瓷。
好吧,当故事听呗。
眼见为实,德化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地方。
山多,遥远的看见山腰上还有人家,高速公路下坡段还建了许多缓冲坡,预防大货车刹不住可以往缓冲坡上开。进了县城,到处都是上坡下坡。
瓷业青睐山区,德化的山比景德镇还要高还要多。能在这里做瓷器,再运出去,首先可以肯定千百年来的德化人不怕吃苦的精神,这点就了不起。
古时德化的白瓷生产出来后,是靠德化人肩挑手提到临县永春,再从这个以生产香烛闻名的县转到泉州,从永春放小船再到泉州港,从泉州港到世界各地。
德化白瓷有个很牛的名字,叫东方之白。
除了吃苦耐劳,德化人的学习精神也很优秀。
德化邻近泉州港,泉州港不仅是德化白瓷出海的渠道,也是德化人吸收外来信息的窗口。
德化人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从德国引进了炼泥机械,德化瓷业开始机械化。瓷企规模有大有小,大的有上市公司,小的是无数的家庭作坊。德化一家一户式的家庭作坊很多,几家合起来建一座窑。
德化的窑炉也很早就完成了改造,古时都是龙窑、蛋窑,但德化的国营瓷厂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用电窑。
更早地利用科技,也让德化人更早地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产业进步,德化瓷产量和生产效率以及品质迅速提升。
沿海要比内陆更懂得向市场靠拢,德化很早就有了西洋工艺瓷,懂得迎合洋人的口味生产瓷器。
就算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德化的国营瓷厂都能适应市场经济。在德化国营瓷厂职工看来,即使不改制,德化国营瓷厂也能运营得很好,国营瓷厂的职工思想统一、工作积极性高,效益一直很好,虽然最后还是改制了,但与景德镇国营瓷厂不得不改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市场化让德化人如鱼得水,德化人口二三十万,其中有数万人从事陶瓷行业,到处都是瓷厂和陶瓷作坊。
与许多地方闲暇时爱打麻将不一样,这里的人喜欢喝功夫茶,家家都有功夫茶具,估计在晚间的茶时光里,少不了头脑风暴一番。
德化人的商业诚信也是很有名的,说好什么价就什么价,不会和有些地方的窑户一样,总会拿成瓷率等借口涨价,宁愿自己亏,也要有契约精神。
良性循环让德化的瓷业发展得很好,以至于福器作为景德镇人也很服气,就算看见德化高速的“世界陶瓷之都”大字,福器也不觉得刺眼,在很多方面,德化都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