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易彬
出土文物里,藏着历史的足迹。怎么看?有讲究。11月24日,著名陶瓷专家、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研究馆员李建毛来到长沙图书馆,作客思贤讲坛,以“品文物历史,话湖湘兴替”,告诉观众如何从文物中捕捉曾经的历史画面。
用古人的视角看文物,器物完整很重要
如何看文物?有讲究。
李建毛说,首先要了解古人的视角,其次要注意器物的完整性。
“要了解古人从哪个角度来看一件东西?视距是多少?”为何?李建毛用了大量的例子对比。
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彩陶器,下面是尖尖的,纹饰在腹部的上部和口部。因为下面是尖尖的,下面一般要埋在地下才能平稳,古人只能看到上面部分。因此,下面无需有纹饰。
又如怀化洪江高庙出土的白陶,造型是上面大下面小,纹饰在底部。当时的人们席地而坐,从上面往下看看不到纹饰,底部的装饰就是无效的。但是,这件器物是用来祭祀神灵的。人们用它装了美味的食物献给神灵,献给神灵的时候器物被高高举起,底部的纹饰便一览无余。
李建毛说,如果不按照古人的视角关系来看待这些文物,就看不到古人所看到的这些东西。文物的造型、纹饰,也会根据当时人们的习惯变化而变化。
如大家熟悉的长沙窑瓷器,不再是装饰在器物盖子上面,而是装饰在器物的腹部。这是因为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家具越来越高,到了唐代以后有了比较高的桌子。餐具就像现在一样放在桌子上,它的装饰就不再是在顶部了而是在腹部了。
此外,看到完整的器物,才能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想法。
湖南青铜器不配套,酒器精美乐器多
“一件文物不是单一的物件,它是具有社会性的实物。一个杯子不仅仅是喝水,还包含有多社会的内涵。通过它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甚至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李建毛以青铜器为例,生动说明从青铜文化如何看出湖南地域特色。
李建毛说,在南方,湖南的青铜器出土数量最多,以宁乡为中心,数量多且精美。湖南的青铜器分中原型(中原带过来的)、混合型(既有中原特色也有湖南地方特色)、地方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文明时期,青铜器不是用来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主要是用来作为祭器和兵器。
湖南的青铜器,有四大特色。
一是不配套。在中原,鼎等青铜器是成套的,而湖南很多都是单件出土。李建毛分析,为最早的青铜器从中原带过来的,在当时的交通和运输条件下,很难带成套青铜器到南方。日积月累中,不配套成为一种风俗,湖南本土制作青铜器也不配套了。
二是中原的原青铜器以鼎为主,作食器;而湖南的青铜器中,酒器是最好的,造型、工艺和装饰复杂程度等远远超过食器。李建毛认为,可能湖南更注重用酒祭祀神灵。而这可能与湖南早期的稻作农业发达有关。
三是湖南的青铜器中有很多猪、牛、羊等动物造型。中原祭祀有大劳小劳,大劳就是猪、牛、羊。中原王朝财力雄厚,湖南的财力不可比。李建毛猜测,或许,湖南的青铜器有两种作用,兼具酒器和代替牲畜的功能。
四是,湖南的青铜器很多是乐器,如铙。沅湘之间,即湖南一带,其俗信鬼而好祀,喜欢祭祀,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