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华】
“通花”瓷艺,又称透雕、镂空,是以雕刻为主的陶瓷装饰手法,创作过程手法繁复,费心费力,还需匠心独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明华,在近40年与瓷同行的过程中,精心研究“通花”瓷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花”艺术之路。本期“国礼大师”带您走近陈明华,聊聊她创作国礼的故事以及她痴心“通花”的艺术之路。
遍寻各地量身定制底座
此次国礼作品,陈明华选择她最擅长的通花艺术瓷(也称镂空)花瓶。如何在作品中书写中国故事,陈明华想了很久,后来她将牡丹花做成浮雕,把寓意抱团发展的牡丹缠枝做成镂空。
《国色天香》
其实,前年陈明华创作名为《国色天香》的小口短颈梅瓶也是镂空花,缠枝也是用浮雕表现。这件作品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此次国礼是在《国色天香》的基础上再提升、再创新,花的纹路做得更细腻。通花瓷很难烧制,一不小心就会裂,而且高度达到30厘米就算大件了,此次国礼作品陈明华创作的是50多厘米的作品,为把好质量关,每一道工序她都介入,最后从烧制成的100多个花瓶中选了10件完美作品。
《独立春风第一香》
完美的花瓶,当然要配完美的底座。陈明华选了原木座,但在德化没有车原木座的师傅和机器,她跑了仙游、莆田等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后来陈明华找到了有十多年交情的德化老师傅,虽然这位师傅不会做也没机器,但看到陈明华为这一底座花了那么多心思,就专门花了十几万购买机器,并请人来车。
《双龙争艳》
陈明华说,之所以要为一个底座花了5个多月时间和心血,是考虑到国礼将被送往各国,每个国家的天气情况不同,需要保证底座不变形。为此她做了试验,把底座放进零下28摄氏度的冰柜中冰冻,放在烈日暴晒,反复多次都没有变形和收缩,“这个底座就是为这个花瓶量身定做的”。
用“三心”创作“通花瓷”
陈明华出生在德化一个陶瓷世家,自幼深受陶瓷文化熏陶,15岁就跟随父亲陈海荣学习陶瓷制作技艺,后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柯宏荣、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桂玉、老艺人李国章学习陶艺。陈明华说,父亲是德化一位知名陶瓷工匠,创作了很多作品,正因父亲的严格要求,才有了她痴心“通花瓷”艺术之路。
1988年,20来岁的陈明华创作了《菊花通花瓶》《双鱼通花瓶》,获得福建省陶瓷新品大师一、二等奖。这让热爱创作的陈明华更自信,多年来潜心研究开发通花、镂雕艺术,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摘金夺银,深受国内外友人的青睐。她的作品《双龙争艳》通花瓶分别被福建省博物馆、中国陶瓷博物馆(原景德镇陶瓷馆)、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等收藏,《世博梅瓶》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通花梅瓶》分别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收藏。
“德化的白瓷通过手工的技艺,用雕刻表现,精美的花纹背后饱含内涵和文化创意。这么多不同的花纹,要刻得均匀、完美,需要‘三心’(即静心、细心、用心)才能完成。”陈明华说,这看似简单重复的镂空,却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创作手法上要融合塑、捏、刻、雕等技艺,在造型设计上更是要内涵丰富、匠心独运,才能创作出格调典雅、肃穆大方、意境深远的作品。 (记者 陈小芬 通讯员 林婉清 王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