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 德化窑双耳香炉
■明代 德化窑环耳丹瓶 (一对)
■以1944万港元成交的德化窑白瓷观音像
■晚明 德化白釉文昌帝君坐像
■清代 何朝宗款德化窑文官坐像
市场呈现上升走势,最高纪录藏品为4200万元
上个月,一件“明德化窑白瓷观音”在日本东京国立拍卖会以48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9.7万元)成交,引起了陶瓷界的小波澜。事实上,德化瓷的市场,早在今年1月,便引起过较大的关注,在圣约翰2019澳大利亚悉尼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德化窑白瓷观音像”以1944万港元成交,为德化窑瓷器的千万级拍品再添一枚。根据近年的拍卖记录所知,德化窑白瓷千万级拍品逐渐增多,呈现持续走高的态势。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年初1944万港元成交
拉开德化窑瓷走热帷幕
2019年11月5日,在东京丽笙酒店举办的“东京国立2019精品拍卖会”上,一件“明德化窑白瓷观音”引起了买家的关注,这件拍品最终以48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9.7万元)成交。
在今年年初,圣约翰2019澳大利亚悉尼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有“何朝宗印款”的德化窑白瓷观音像估价为1200万港元上拍,最后以1944万港元成交,这为2019年的陶瓷市场首添千万元级纪录,并拉开了全年德化瓷持续走热的帷幕。
据资料显示,此件德化窑白瓷观音造像体形硕大,衣褶线条皆呈弧线,头发丝丝毕现,海水纹纹路精细,这都体现了德化窑制瓷大师何朝宗高超的工艺。面部造型圆润,神态安详,背面镌刻“何朝宗印”。
入市近二十年整体徘徊在低价
收藏周刊记者通过“艺搜”拍卖平台检索,已有拍卖纪录中,德化窑瓷器上拍记录已经超过6000条。可以看出德化窑瓷器在拍场上早已形成规模。
目前已知数据显示,德化窑早在1992年,便已通过佳士得入市,可惜1992年、1993年两年上拍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均未有成交纪录。直到1994年,一件“十八世纪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突然成为了市场的宠儿,最终以345万港元成交。虽然这件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艺术品“黑马”引起过波澜,但并未彻底改变德化窑的市场命运,此后德化窑仍然鲜有成交,即便在1995年、1996年都零星有成交,但价格并不高,例如在“中国嘉德1995秋季拍卖会”上,以3.3万元人民币成交的“清德化窑观音”;在1996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5.98万元人民币成交的“十七世纪德化白瓷文官”。
成交价格都不算高,虽然期间也出现过一次20万元成交的记录,但始终改变不了德化瓷整体处于10万元以内的成交态势现状。真正有所突破,则到了1999年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会上,这一次,一座“清德化窑白瓷观音菩萨立像”最终以43万元人民币成交,终于使得德化瓷价格突破了40万元。但此后,德化窑瓷器拍卖市场再次回落到10万元以内的空间中,并持续长达近十年的徘徊。而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以及海外。
最近十年,德化窑瓷内地市场全面打开
内地市场,早在2005年,上海博海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件“明成化德化窑双耳香炉”最终以187万元人民币成交,为长期处于低位的德化瓷打了一支强心针,但这一次成交,毕竟还是个案,要全面打开内地市场,还得从2008年开始,那一年,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会上,“清中期德化窑‘博及渔人’款千手观音坐像”以40.32万元成交。紧接着,2009年,“清中期德化窑关公”则以42.56万元在北京翰海成交。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北京诚轩、福建拍卖、北京东正等在这一两年,均有超40万元成交的纪录传出。
而广东市场,则要到2014年才崭露头角,在华艺国际的2014秋季拍卖会上,“清初德化窑水月观音”最终以46万元人民币成交,至此,可以说德化白瓷已经在全国重要的艺术品地域市场全面铺开。
如果说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年,德化白瓷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的话,那么随着江苏万达拍卖2011年12月18日的“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明德化窑双铺兽柳叶净瓶”以115万元成交之后,德化白瓷在最近十年,逐渐冒出天价成交拍品,而且是呈现井喷式现象。
从2011年到2017年,就有近百条百万元级的德化白瓷成交记录。在2015年,更有一件“明16世纪德化白釉阿弥陀佛坐像”在佳士得香港2015年秋季拍卖会上,以892万港元成交。
同一年拍出
两件4200万元德化白瓷
而德化白瓷在拍场上首次突破千万级别,则是2017年5月,而且同时出现了两件千万元级拍品,并均出自英国皇室贵族拍卖。“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1500万元成交,“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1820万元成交。
收藏周刊记者通过统计,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超过千万元的德化白瓷就有11件。其中,最高纪录为4200万元成交的“德化窑观音像”,同样是发生在2017年的事,还有另一件同为4200万元成交的拍品,那就是“德化窑白釉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