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手指和手腕配合用力,刻刀在泥稿上一刀一刀缓缓推进,小到一根头发丝、一个简单的衣服褶皱,都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用极细的点组成柔和纤细的线条……走刀见功底,技艺显人生,在林建平的手底下,一尊尊瓷雕佛像,活了!
林建平是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高级技师。从陶瓷雕刻学徒,到省级陶瓷艺术大师,从曾经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荣誉加身,20年来,林建平以求质朴、弃浮华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专注佛像雕刻,坚守工匠精神,在瓷雕文化的艺术道路上书写人生。
不忘初心:20年如一日 专注陶瓷佛像雕刻
上世纪80年代,林建平出生在有“三大古瓷都”、“中国瓷都”之称的福建德化。在瓷都瓷艺巨匠群体及千年传统陶瓷文化的熏陶下,林建平从小就对瓷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尤其喜欢德化传统陶瓷佛像。
1999年,完成学业的林建平正式开启了陶瓷技艺学习之路。尽管学艺之路漫长且艰苦,但是随后的二十年里,他认真、执着地学习陶瓷技艺,潜心钻研历朝历代佛像的特点,经常虚心请教寺院师父,领悟佛像雕刻的精义,探索陶瓷艺术的真谛。
2012年,林建平创办了福建省德化县建平瓷艺研究所,先后创作出近百款造型务实、严谨、质感强烈、线条优美的陶瓷佛像作品,其中宋代佛像作品让人称绝,其他朝代佛像作品也堪称精品。在业内评比大赛中,作品多次获得金、银、铜奖,更有多件作品被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泉州市博物馆多家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收藏。
匠心筑梦:领悟佛像雕刻精义 求新创变出精品
在瓷都德化,步入建平瓷艺研究所,观赏室内陈列的佛像作品,只见每件作品造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鲜活,美轮美奂。殊不知,从设计造型、做泥塑粗坯大形,到一刀一刻的深入刻画形体,再到完成泥塑定稿,每件作品至少需要15天时间。这其中,不仅凝聚了林建平的心血和灵感,还体现了他对作品近乎苛刻的完美追求。
在他看来,佛像的雕琢,大到脸部、手部、服饰部分,小到一根头发、一个衣服褶皱,都有讲究,都需要精雕细琢,既需要创作者的创作手段与技法,还需要创作者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修养,“只有坚持做、耐心雕、用心学,并且不断思考、反复琢磨,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更难能可贵的是,以匠心守初心的林建平,在追随何朝宗艺术脚步的同时,还对佛像雕刻有自己的理解,并求新创变。他把佛像中一些繁琐的部分进行简化,把传统佛像制作工艺与自我净心感悟有机结合,创造出庄严、肃穆、慈悲,又具有现代美感的作品。
毫无疑问,在这位“80后”瓷雕大师身上,人们看到的不是那种“坚守最后微光”的工匠精神,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与自己热爱的事业相处,如何让自己与作品融为一体,如何与世界相处。
心中有光:追求“本我”与“自我”的圆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林建平与陶瓷结缘,与佛像雕刻结缘,乐在其中。在他看来,德化陶瓷工艺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佛像工艺基本都可以得到表现,但诠释一件佛像作品“气韵”、“气势”、“气息”的神韵,却需要他毕生探索与追求。
“佛学传递给人们安详与慈悲,那么要创作一个好的佛像作品,就需要我们有好心态,并把这种心态通过作品传递给收藏者。”在林建平心里,始终把宗教雕塑第一人、明代陶塑艺术大师何朝宗当成榜样和标杆,希望自己也像何朝宗一样,“创作时心态平和,不惜代价,不惜时间,不惜金钱,纯粹为了追求艺术的高峰。”
20年的雕琢中,一件件陶瓷佛像在他手中栩栩如生,他也在雕琢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林建平说,“我在雕刻佛像的时候,心特别静,完全把自己和创作佛像融为一体,心中有佛,万事万物都是美好的。”
事实确实如此。林建平以自身的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还把这种人生态度融入到瓷雕佛像创作中,通过人物造型、细节刻画表现出来,进而为观者带来心灵上的升华。
“雕刻佛像不仅是雕琢一件作品,更是传递一种清净能量,有信念就有力量,就能感染更多的人。”从这个内敛谦和的瓷雕大师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内心的那束光——对理想信念的笃定、对艺术的完美追求。
部分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