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阳,1979年生,汉族,德化赤水人,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艺术设计专业,师从蕴玉瓷庄第四代传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技师,泉州市第三层次人才,德化县第二届优秀青年人才,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得宝堂陶瓷文创工作室艺术总监。2018年10月在中国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荣获“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中华传统文化,由儒、佛、道三家为主流,汇聚了中华民族史上的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派生出诗词、乐曲、雕塑、节日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德化,作为世界陶瓷之都,曾向海外输出大量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瓷雕作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关注与喜爱。出生并成长于德化的陈建阳,擅长在继承传统优秀技法上,融合现代审美理念,创作出古今兼备的新时代作品。
《一叶一菩提》
在传统中继承
在所有题材创作中,陈建阳偏爱人物题材创作,在人物塑造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无论是观音、罗汉、弥勒、达摩,还是古典仕女、传统人物等,造型简练大方、线条清晰流畅,人物体态自然、面部表情舒缓,再加以白瓷素净典雅的特性,使陈建阳的人物雕塑更显雅致。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雕塑特点,他博览群书、研究史料,尊重传统人物造像特点,于传统经典中总结人物个性,又包含了当下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将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浓缩在人物身上。
《离骚》
陈建阳以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载体,汇聚了儒家仁、恕、诚、孝的君子品德修养。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其贡献无人能及,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尊师重道,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精神、理念、原则沿用至今,依旧经典。他在《万世师表》中将孔子刻划成一个传统儒生的形象,身穿长袍、头裹角巾、脚踏布履,衣着简洁,线条流畅,双手互握合于胸前,身体微微前倾,一派文人气息扑面而来;眉毛下垂、眼睛微眯,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容,予人以亲近自然之感;天庭开阔、额头饱满、颧骨高耸、长须短髭,君子有道,圣人端方,体现出德侔天地、道贯古今的儒家精神。
《万世师表》
释迦牟尼所倡导的佛法具有强烈的利他情结,认为人生在世需要普度众生,最大限度地显现人性中的慈悲、和平、良善。在陈建阳创作的《释迦牟尼》作品中,释迦牟尼站立于莲花台之上,一手施“无畏印”状,一手施“与愿印”状,像是正为苍生祈福,带给众生心安与坚强。释迦牟尼的形体相貌遵循传统造像中“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的法度规律,头上为波浪状的圆形隆起发髻,身着通肩式袈裟,左右肩分别覆搭衲衣边角。脸部轮廓与东方人轮廓相近,造型简单、宽袍大袖,面相圆润丰满,双耳垂肩,慈眉善目,有着看透世间又保持初心的良善与通透。整体作品线条圆滑,在莲花座上也见不到一丝锋芒,寓示佛教圆融无碍的状态。
《释迦牟尼》
于时代中创新
艺术是在求异中获得生机的。陈建阳以中华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为根基,创作了一系列形神兼备、又包含古典神韵的作品。在人物创作上,他遵循传统人物造像特点,又包含了现代艺术简洁夸张的艺术手法,以表现道家思想的作品《道法自然》为例。道家思想有着“中华文化基石”之称,主张道法自然,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国民思想的中心。
《道法自然》
老子便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瓷雕传统造像中,通常是通过老子的动作形态、面部表情来展现老子肆意洒脱的道家精髓。而在作品《道法自然》中,陈建阳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人物造像习惯,对老子进行大胆的变形,除头部及双手外完全看不出人体特征,整体造型呈瓢状,胸膛向内深陷,仿佛要融于天地之间,又像是要包容世间万物,一手悬于空中伸出食指向上指天,一手掌心朝外手指下垂示意大地,象征着回归真我,不执于物,面部神态恬淡自如,似乎以最平淡、天真的心态面对嚣杂的尘世,传达一种脱尘出俗、仙风道骨、遨游“无为”之境的道家气韵。
《屈子行吟》
儒家讲人道,佛家求佛道,道家穷天道。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儒释道三家早已相互渗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去。陈建阳以“儒释道”为题创作的系列作品,以三教创始人为雕刻对象,用瓷雕艺术语言溯源中华优秀传统,解读时代特征。既是对中华文明的浓缩呈现,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续接。
来源:东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