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起德化的时候,脑海中首先呈现出的是那一件件精雕细琢、仪态万千的白瓷佳品。德化白瓷由于温润、明净、典雅、精巧的特点,被称“象牙白”“鹅绒白”,早已令世界所瞩目,德化也因此被称为了“中国白的故乡”“世界白瓷之母”。在这里,更有技艺精湛、守正创新的陶瓷雕塑匠人,恪守寂寞与孤独,用一片匠心雕刻、打磨着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灵魂。
壹
惊鸿一瞥 一往情深
德化白瓷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此同时也沉淀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据有关资料记载,德化瓷雕塑,最早始于宋代,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在明代,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白”“东方艺术珍宝”,享有世界艺术瑰宝的崇高地位。
如果将德化白瓷作品从外型种类上划分的话,可谓是十分的丰富多元。既有字符、器物,亦有山川景物和人物等,而其中最吸引人的当属人物形象雕塑了。德化白瓷雕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充分吸收石窟艺术的养分,从细节处着手,德化白瓷在人物衣纹的处理上可谓是深得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神韵。德化白瓷所刻画的人物,通常表情静谧安逸、端庄慈祥、气势纵横飘洒、静中取动、节奏抑扬顿挫、疏密有致。
工作中的连德理
“我一开始,便是被德化白瓷这种悠长源远、底蕴深厚的独特文化魅力所深深吸引的。仅仅是年轻时在一次赶集时无意之间的惊鸿一瞥,却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可谓是一往情深。”当回忆起自己最初与德化白瓷结缘的过程,连德理觉得,这似乎就像是一段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缘分。而这一切的驱动力,实则源于德化白瓷所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化魅力。
贰
学艺之路 逆水行舟
连德理出生于泉州市德化县杨梅乡,位于德化县西北部,这也是泉州市最边远的乡镇。尽管是在瓷都德化长大,但连德理是在进入德化职业中专学校陶瓷雕塑专业班系统地学习了雕塑之后,才算是踏上白瓷雕塑的艺术道路。“读了这门专业之后,我就喜欢上它了。”连德理说。经过了白瓷雕塑的专业学习,连德理掌握了关于相关的基本知识、原理,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他却不满足此。毕业后,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陶瓷雕塑的实践能力,他进入陶瓷厂,从学习修坯开始做起,然后倒坯、打模、烧成、瓷土配方、样品设计创作,一直做到了艺术总监。
这期间,他在不断学习也在不断地成长。陶瓷制作过程中,每一个表面上看似简单的工序流程,实际上背后则蕴含着一套套十分复杂繁琐的化学反应公式或物理原理。当然,更有许多细小的环节,无法用公式和原理描述,只能依靠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把控。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陶瓷制作中任何细节稍有闪失,都有可能会对最终的作品造成影响。
作品《文殊菩萨》
直至对于各项工序流程驾轻就熟之后,2000 年,连德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开始,他所创作的陶瓷作品主要通过模仿优秀作品,深刻了解陶瓷前辈的造型要义、工艺技法来提升自身技艺。直到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白明教授讲课,在谈及当前德化陶瓷艺术的现况,教授说:“德化当前有很多的艺术家都在做同一件事——仿明朝何朝宗的作品,但模仿的作品,仿得再好也超越不过本人。这样的话,后人是记不住你的东西的,因此,作品一定要创新,要做出自己的风格来。”
这番话,让连德理很触动。直至201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开启了独立创作的道路。他在作品创新上下了狠功夫,不仅继承传统,而且推陈出新,尤其是其所创作的人物雕像,传神写意、独具匠心,一时间,收获好评连连。与此同时,在德化瓷烧制技艺方面,他亦攻克多个技术难题,拥有了多个发明专利。
“艺术的道路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艺术要在不断学习中成长。”连德理说。
叁
溯其因缘 传神写意
对于艺术家来说,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是自己的孩子。连德理也不例外。因此,赋予作品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灵气与神韵,是十分必要的。“创作作品之前,我通常都会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所创作的瓷雕作品的文化背景、历史内涵、性格特征等,甚至,我还会专门考证他的服装纹饰、音容笑貌等。”连德理表示,自己十分注重在创作过程中写实的表现手法,希望所创作的作品中每个姿态、造型、配饰都能溯其缘由、说出原理,充分地传承与发扬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特色。
作品《穆桂英》
《巾帼英雄——穆桂英》是连德理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曾荣获2019年首届“百鹤杯”工艺美术创新大赛“金鼎奖”。作品的原型是家喻户晓的穆桂英。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大破天门阵攻克辽敌,挂帅征西夏大败番将,穆桂英的事迹脍炙人口,在民间传说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蓝本。连德理在创作此件作品时,运用德化白瓷作为原料,并深入融合了京剧元素,通过传统陶瓷雕塑技艺,以写实的创作手法,惟妙惟肖地展现出穆桂英头戴七星额,身背传令旗,手持红缨枪,面容端庄、不怒自威,运筹帷幄、威风凛凛的女将军形象。蟒袍襦裙,云肩玉带,不仅衬托了女子的柔美,更将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代女中豪杰的壮志色彩与德化的传统雕塑技艺相辅相成,可谓是历史与文化的交融催生划时代的佳作。
作品《翩若惊鸿》
三十年磨一剑。三十余年来,连德理苦练本领,唯实创新,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陶瓷雕塑创作过程中所需的奉献、勤恳等可贵品质。他不仅善于钻研,更乐于传道,他将数十年来积累的“绝技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作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他曾向数百名学生传授雕塑创作技艺。“陶瓷艺术要跟着时代的潮流走,要创作出能走进千家万户的作品,作品要做到精,做到细,更重要的要有创新。是金子总会发光,好的作品不怕没人要。”连德理说。
●陶瓷制作的步骤
步骤一:
构思,构图,把想创作的作品在纸张或电脑中先画出来,要表达什么寓意,什么故事,每一件作品都要有一个故事,这样的作品才能活起来。
步骤二:
用堆塑专用泥进行堆塑,把想要的艺术语言从泥巴中体现出来,要不断地调整、修改,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步骤三:
把雕塑好的作品进行分段,分块,用石膏进行模具制作,然后把制作好的模具烘干。
步骤四:
注浆成型,用调配好的德化白瓷泥浆注入石膏模,控制好厚度后把剩余的泥浆倒出,待坯体与石膏模分离后,打开石膏模把坯体取出,控制好坯体的湿度。
步骤五:
进行坯体粘接,修整,装饰,对整件作品进行精雕细刻,直到满意为止。
步骤六:
坏体完全干透后进行施釉,在施釉过程中要控制好釉水的浓底,均匀地在坯体外施上一层薄薄的釉。
步骤七:
入窑烧成,控制烧成温度曲线,升温,衡温,降温,最高温度达到1330度。
步骤八:
出窑,待窑炉温度降到常温时就可以把作品取出。
活动资讯: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办的“艺揽闽台——大师与您面对面”技艺展示交流活动,每周定期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因博物馆馆舍局部改造维修而暂停开放,本期活动实行线上“云展览”,请大家关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观看本期参展人连德理大师的作品及技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