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县委县政府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引导建设柴烧文创艺术中心,打造德化版“绿野仙踪”,助推陶瓷产业人才“集聚”。在浔中镇规划建设“瓷谷仙境”陶瓷艺术村,通过盘活浔中镇山顶片区村落的闲置土地、民房,吸引外来艺术家、学院师生、青年艺术创客等入驻,现已成立几十家柴烧工作室,筑成人才高地,产业洼地,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这帮志同道合的匠师一起追寻着柴烧艺术梦想,为德化当代陶瓷艺术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德化县浔中镇石鼓村山岭上,鸟鸣清脆,茂林修竹,白墙黑瓦的闽南民居零星散落其间。其中,几十处的闲置农房,变身为五六十名柴烧艺人的“艺术王国”,为这片宁静的乡村注入了别样的艺术气息。来自晋江的李长春就是其中的一员。
琨臻文创园
走进琨臻文创园,随处可见手工制作的茶壶、茶杯、茶叶罐、花瓶等器皿,经过窑火的熏陶,散发着一股自然而无粉饰之气的古拙美,与文创园修旧如旧的古屋风格相映成趣。
“柴烧器皿选用的陶土、木柴燃料、火的舞动、风的流向都源于大自然,最原始的变化给人呈现粗犷质朴、色泽温润的柴烧作品,柴烧器皿是大自然的恩赐。”琨臻文创园的负责人李长春说。2014年,在柴烧领域已有所成就的他,带着对陶瓷艺术的探索,来到瓷都德化,在石鼓这片清幽的小山岭里,以五栋古屋为核心,成立了占地面积约二十亩的琨臻文创园,并与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追寻着柴烧艺术的梦想。
李长春创作关公雕塑作品
“火焰在坯体上所烙下的七彩吻痕与木柴燃烧后产生的落灰釉,是泥土浴火重生后的自然妙造。”李长春介绍到,柴烧的美,美在它的天然偶成,美在它的变化万千,即使在同一个窑炉里的器皿也能烧出绝不相同的形态色质。而这样的柴烧佳作,需要李长春在反反复复的试窑过程中,掌握到对摆放方式、投柴方式、窑内温度、烧成时间等诸多方面的控制,通过不同技艺的叠加,才能造就“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美妙效果。
然而,这并不代表柴烧艺术是不可掌控的。在李长春看来,它其实是可控、可期的,否则从何谈柴烧艺术呢?从何诠释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呢?只要敢于失败,敢于舍得,一遍遍的去摸索、探究柴烧窑变的宝贵经验,你想要的的柴烧艺术效果就会如约而至,有时还会出现未邀自至的意外之喜。
梦幻
笑狮罗汉
例如作品《日月生辉》中,一件型如太阳般的烧成釉面,一件型如月亮般的烧成釉面,便皆是一窑所出的自然之作,可遇不可求。私人定制的作品《笔筒》,不仅融入人物的头像雕刻,还结合镂空设计,更难得的是作品集结了火吻、紫烟、落灰三大柴烧艺术效果,作品古朴、自然,百看不厌。每次捧着与自己期盼的艺术效果相吻合的作品时,他总是倍感欣喜。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长春的琨臻文创园内,除了柴烧器皿之外,几件罗汉、观音等德化传统的宗教塑像也格外得引人注意。它们经过窑火的淬炼,焕发出古朴自然的独特异彩,与传统洁白莹润的瓷质效果,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德化当代陶瓷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金身长眉罗汉
“柴烧艺术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艺术品生活化。”李长春说。谈及今后的发展,他表示,文创园将打造成为泉州市教育研修基地、泉州高级人才引进中心,让柴烧传递手艺的温度,器皿因手艺而高贵,生命因手艺而精彩,文化在手艺中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