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
郑玉林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德化是千年古县,世界陶瓷之都。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出现了苏勤明、陈其泰、许兴泰、苏清河等一批优秀瓷艺先辈,为德化陶瓷业的发展贡献着一份重要力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清河,在继承德化瓷雕优秀工艺技巧上不断创新发展,独创白里透红的特种中国白瓷——莹玉象牙瓷,被誉为再现中国传统名瓷孩儿红。他坚持培养德化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人,在他的努力下,部分传承人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后起之秀。郑玉林就是其中一位。
郑玉林,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烧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93年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学习传统瓷雕技艺,2000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雕塑班进修学习。2008年创办瓷雕研究所,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土澍为其题字为“琢瓷草堂”,以此印证郑玉林琢时光之影,创瓷之永恒的艺术精神。
而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创作理念。在从艺二十八载的时间里,他一直于致力传承和发扬苏清河派系的创作风格,对苏清河派系的工艺技法与造型要义有着独到的领悟。
因师承苏清河派系的创作遗风,郑玉林的作品也大多以传统宗教和历史人物为题材,如观音、弥勒、刘海、关公、和合二仙等。
他注重作品的细节刻画,创作的人物面相传神生动,造型比例和谐自然,衣纹设计飘逸流畅,富有苏清河派系的独有面相与气韵,充分彰显出郑玉林高深的瓷雕工艺技巧。而这离不开他日复一日刻苦专研工艺技巧,年复一年潜心学习造像艺术。
其中,《和合二仙》入选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2017年国博德化白瓷艺术展,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刘海戏金蟾》、《立云戏龙弥勒》在2021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郑玉林也善于挑战自我。2000年,在反复研究与试验中,他独立研制出了孩儿红瓷种,白中泛红,细腻坚实,温润剔透,在光线的照射下如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分外优美动人。
用其创作的人物造像更是多了几分雅致与贵气。这在当时的陶瓷业界仍属罕见,掌握这项瓷土调配技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不仅如此,郑玉林还挑战大型的陶瓷人物雕塑创作,并于2010年成功烧制出1.3米高的弥勒像《皆大欢喜》,该作品还荣获2012年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而今年更是向上迈了一个阶梯,刚刚完成坯体创作的《立莲静瓶观音》,高达1.8米。
众所周知,德化瓷土由于特殊的属性,大型陶瓷雕塑品难以烧制成型,胎体坍塌或开裂现象时有发生,一次烧成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烧制一件大型陶瓷雕塑品不仅对创作者的技艺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在烧制工艺及瓷土调配方面也有着严苛的考验。尽管这样,仍然有无数的陶瓷手艺人迎难而上,努力攻克德化瓷土大件难烧成的难关,郑玉林就是其中的一位。
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郑玉林,仍坚守着对苏清河派系工艺技法的传承与发扬,对陶瓷工艺仍饱有赤诚之心。
从艺至今,他始终坚持少量而精工的创作风格,并且为每一件作品赋予专属编号,让每一件作品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他还曾两次到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与文化水平。同时,他也乐心公益,为圆梦工程捐赠了15件价值20万的作品,为德化县丁墘村乡村振兴帮扶项目助力,被评为公益爱心大使。
手艺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已经从艺二十八载的郑玉林,仍觉得还有很多学问和技艺需要专研,而后再慢慢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这是传承最好的方式,他坚定这一生就是为德化传统瓷雕工艺而埋头奉献。
福建省电视台旅游频道《大闽守艺人》节目,旨在聚焦福建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与传承,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福建传统手工技艺的精美与手工艺人的现状,全面、详细而真实地记录下一门门福建传统手工技艺的工艺过程,呈现手工技艺的精湛工艺与精彩瞬间,诉说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守护人的悲欢离合和心手相传的动人故事。
来源:大闽守艺人 德化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