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化县委书记 黄文捷
悠悠古瓷韵,片片“中国白”。德化是千年古县、世界瓷都,拥有3700多年的制瓷史,数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一代代工匠们心传口授,依靠聪明才智和灵巧双手,缔造了“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艺术传奇。千年窑火,生生不熄。如今的德化,有陶瓷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陶瓷品牌价值达1086亿元,居全国陶瓷产区第一位。随着泉州申遗成功,德化窑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之一,成为全球首批陶瓷窑址类世界文化遗产。
中共德化县委书记黄文捷称,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瓷器不仅是丝绸之路重要的输出商品,也是第一次全球化时代最昂贵的“中国制造”,更向世界传递着深厚的中华文明。而“中国白”就扮演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如今,在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上,德化用最深沉的匠心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
保护与传承并重,让“中国白”再次远航
近年来,德化聚焦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动建了以红旗坊·文旅产业园、月记窑文创园等为核心的传统陶瓷文化展示区,以瓷艺城、新秀园、茶具城等为核心的现代陶瓷文化展示区,规划建设德化窑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千年陶瓷文化可观赏、可体验、可消费。“我们希望借此清晰地展现世界陶瓷之都的历史文脉,让德化这个陶瓷文化圣地有源可溯、有根可寻。”黄文捷如是说。在做好固态保护的同时,德化积极推进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的活态传承。
德化通过设立陶瓷传习所、出台“名师带徒”“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授艺”等方式,多举措为传承人创造条件,同时依托县职校和泉州工艺美院开设“陶瓷雕塑技艺班”,把传统陶瓷教育引进课堂,培养陶瓷雕塑专业型人才,让陶瓷技艺薪传不熄。
为进一步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德化举办“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国德化陶瓷博览会暨茶具文化节、“中国白”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中国白 再出发”学术研讨会、德化窑学术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活动与学术交流活动。此外,组织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提升德化陶瓷知名度。2020年,成功引进清华美院白明、郑宁、杨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麻双鸣、潘惊石等7位国内知名艺术家在德化设立创作基地;陆升、南山先生等55家企业参与哲选品牌共享计划,以共享的方式让众多陶瓷企业、艺术大师“峰起山随”。
如今,在德化,听讲座、参加沙龙、谈设计、观瓷展已成为一种潮流。黄文捷认为,这是让大家深刻感受德化陶瓷文化魅力的一种方式,在共同讲好“中国白”故事的当下,能够凝聚起振兴中国陶瓷文化的更多力量。
“调大”与“调优”并举,走创新升级之路
德化白瓷不仅是地方特色,更是中国名片、世界语言。进入新时代,德化如何融入“双循环”,让“中国白”以新姿态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对话?对此,黄文捷说,德化大力推进陶瓷产业强链补链工程,以平台集聚要素,以设计夯实内功,以智造壮大规模,以科技引领创新,以文化提升品牌,以营销融入新格局,推动陶瓷创新升级。
德化着力“调大”产业体量。2016年以来,德化县委、县政府按照“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新型陶瓷规模化”发展思路,启动实施了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制定了阶段性目标:陶瓷产值力争到2022年突破500亿元,至2025年突破700亿元。2020年已实现产值402.5亿元。
为“调优”产业质量,德化在原有的日用瓷、工艺瓷、大师瓷“三大板块”基础上,正向卫浴陶瓷、建筑陶瓷、高科技陶瓷等新板块进军,打造陶瓷产业发展“六大板块”。特别是从高科技、新材料陶瓷等发力,建立了高科技陶瓷中试研究院,引进了高端碳化硅陶瓷项目,将生产特种陶瓷、半导体、光伏等产品,投产后有望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高科技陶瓷板块。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22日,工信部授牌德化“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陶瓷行业”,这是陶瓷类全国首家,将成为陶瓷工业设计制高点。“这些项目落地后,将改变德化陶瓷产业结构,形成‘大陶瓷’格局。”黄文捷说。
“陶瓷虽为传统产业,但传统并不代表落后,通过创新创意,成为高新。”黄文捷说,在市场更加细分、信息更加透明的时代,德化作为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瓷都,陶瓷正往自动化、规模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以品牌化运营提高附加值,增强发展后劲。为了畅通“双循环” 德化去年出台了58条具体措施,今年又重新梳理、整合优化,助推德化陶瓷创新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德化提出“精美的瓷器做出来、摆出来,还要传出去”的重要指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德化将继续把‘中国白’保护好、传承好、研究好、利用好”,黄文捷表示,德化将守好这份传承千年的责任,让千年窑火重放光彩,推动“中国白”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本刊记者 林甜甜
特约记者 曾宪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