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与“狮文化”的融合早已有之,在瓷艺匠人200多年的潜心创作中,擦出绚丽多彩的艺术火花。
陶瓷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狮文化”常见其上。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狮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有陶瓷艺术世家几代人横跨三个世纪,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从中可窥见“狮文化”在陶瓷中的传承脉络与创新发展。
七代人传承不断 两百多年持续创新
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许氏瓷塑第六代传人许瑞峰创办的泰峰瓷坊展厅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在展厅左侧展柜,记者见到一尊骑着一头狮子的菩萨,狮子四足直立,挺背抬头、双目仰望、表情威严,菩萨手持如意面目慈祥,双腿盘坐于狮背上的莲花座。“这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坐骑是一头青狮。”许瑞峰介绍,这是许氏瓷塑第三代传人许友义的作品,是许氏瓷塑有实物印证最早创作的“狮文化”作品。
许友义创作的坐狮文殊菩萨
许氏瓷塑历史悠久,源于清代闽粤著名流派“山湖祖”,历经许良西、许起蓉、许友义、许文君、许兴泰、许瑞峰、许启元七代人的不断传承,跨越三个世纪两百多年时间,在继承德化历代瓷塑尤其是家族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致力于材质创新和艺术创新,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许瑞峰解释,因第一代创始人许良西和第二代传人许起蓉年代较为久远,且当时他们多以创作寺庙雕塑为主,目前尚未考证到是否有创作“狮文化”作品。但是基于“狮文化”本身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创作佛教雕塑中应该会涉及“狮文化”有关内容。
在展厅的另一侧,两尊雌雄对狮分别端坐两侧,雄狮脖挂铃铛脚踩绣球转头后望,雌狮脚下和背上两只形态不同的小狮子正在嬉闹。这是许瑞峰的爷爷、许氏瓷塑第四代传人许文君创作的作品。“我小时候就听奶奶说过,爷爷做的这对狮子摆件销往东南亚,在当地很受欢迎。”许瑞峰笑着说。
许文君创作的对狮摆件远销东南亚
与许友义的坐狮文殊菩萨不同的是,许文君这套对狮作品淡化了宗教色彩,而是单纯的艺术品摆件。前者中狮子毕竟只是菩萨的一只坐骑,有点陪衬、配角的意思,但后者中狮子就是绝对的主角。虽然表现形式有所区别,但细心的人会发现,两位传人在刻画狮子体态、神态方面,又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狮头、狮身的造型,身上鬃毛的走向、纹理,看起来都是一脉相承。
许瑞峰的父亲、许氏瓷塑第五代传人许兴泰同样创作不少与“狮文化”有关的作品。在他创作的两尊坐狮菩萨中,其中一尊菩萨所骑的狮造型与许友义、许文君创作的狮子形象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他另一尊作品中的狮子形象则更加写实,更接近人们现实中看到的狮子。“他们所处时代环境不同,每一代传人心中创作出来的狮子,都会带有时代及个人独特的审美。”许瑞峰说,从中既可见技艺的不断传承创新,也可见“狮文化”在陶瓷创作中的长盛不衰。
许兴泰创作的坐狮菩萨中,狮子更接近真实形象
深挖“狮文化”内涵 作品更丰满多元
在许瑞峰看来,中国的吉祥文化门类有很多,其中“狮文化”因被赋予镇宅、辟邪、喜气、吉祥等多重寓意,历来深受德化瓷艺家喜爱,也诞生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展厅二楼,记者见到了他“狮文化”代表作之一《双狮献瑞》——一件雕工精细的玉如意上,两只形态各异的狮子围着一颗绣球,左侧的狮子口衔飘带往右转头,似乎在与参观者互动,右侧狮子则目视前方,专注地看着对方。整件作品巧妙结合德化传统瓷塑技法与许氏瓷塑飘带制作技法,呈现出喜气、吉祥的气韵。
双狮献瑞
雕刻《双狮献瑞》
许瑞峰介绍,1997年至2005年期间,为更好地推广德化陶瓷,德化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会组织本地一些陶瓷企业、艺术家,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深圳、西安、成都等大中城市举办一场对外宣传的展会。2000年举办展会前主办方找到他,希望他能创作一件寓意吉祥且又能体现德化传统陶瓷技艺的展会伴手礼。于是,他取材“狮文化”中的双狮戏球,历时近半年时间,中间几易其稿,创作了这件《双狮献瑞》作品。
当时他的父亲许兴泰还健在。创作这件作品时,有时遇到一些想不明白的点,许瑞峰都会跟父亲探讨。“他给了我很多想法上的启发和技艺上的指导,比如两只狮子要怎么互相呼应更协调,嬉闹、玩耍时的情绪如何呈现更喜庆,飘带在狮子身上要怎么缠绕才能更加灵动等等。”许瑞峰回忆起往事,至今历历在目。作品创作完成后,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成为此后多年展会的伴手礼。
绣球上铜钱纹孔寓意财源滚滚
一件成功的雕塑作品,最大的难点在于创意及表现形式。“我本来只打算单纯做一对双狮戏球的摆件,后来才突发奇想加了如意和飘带进去,使其有‘事事(狮狮)如意’的美好寓意,在形态上也更加灵动。”许瑞峰说,作品中狮子的配饰、铃铛、飘带、鬓毛等细节,能很好地表现德化陶瓷及许氏瓷塑的特色传统技法。创作过程中他不断挖掘“狮文化”内涵,同时借鉴了石雕、木雕、铜雕技法。铜钱状的绣球寓意财源滚滚,悬空的飘带透露出喜庆。
由于白瓷在高温烧制过程中有一定的收缩率,狮子、悬空的飘带、如意以及绣球很容易开裂、拉断或塌陷,因此烧制以来成品率一直不高。他不断总结改进,如今小件作品的成品率提高到40%,而大件作品的成品率只有10%。在他的工作室,就摆放着一件整个如意烧制开裂的残品。
除了《双狮献瑞》外,许瑞峰还创作不少与“狮文化”有关的艺术品,比如佛教中坐骑为狮子的文殊菩萨和阿摩提观音、三只狮子在花瓶上嬉戏的《三狮戏球》瓶以及多种小型瓷狮摆件,有的庄严肃穆,有的威猛霸气,有的憨态可掬,形态各异。按传统习俗,成对的狮子讲究“左雄右雌”,而且狮子所踩之物也代表不同的意义:狮子蹄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蹄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当为雌狮。狮子和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事事平安”。狮子滚绣球代表财源不断、子嗣昌盛等。
三狮戏球瓶
立足当下向未来 弘扬传播“狮文化”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式暨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颁证仪式上,许瑞峰正式获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证书。作为工艺美术行业人才的最高荣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始于1979年,至今共进行了八届评选,德化先后有8人获此殊荣。其中,许瑞峰的父亲许兴泰于1993年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也是福建省陶瓷界第一个获此荣誉的瓷雕大师。而这种父子先后获“国大师”称号的佳话,在工艺美术界并不多见,足见其家学渊源与技艺的优良传承。而许氏瓷塑几代人创作“狮文化”作品,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传承的完美诠释和缩影。如今,许氏瓷塑已传承至第七代——许瑞峰的儿子许启元。出生于1993年的许启元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成长,又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系统化地学习传统与当代雕塑基础。
许瑞峰(右)指导许启元创作
“目前,启元还在摸索成长阶段,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提升与精进。”对儿子的创作,许瑞峰一如父亲许兴泰当年一样,给予孩子自由的创作空间。平时,儿子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难点或问题,父子俩也会一起交流探讨,其中就包括关于对“狮文化”的理解。
“‘狮文化’是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表之一,是陶瓷创作中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许瑞峰说,目前他正在创作一套瓷狮摆件,初步设计图稿已完成,等待进一步完善后即可成品。记者从他提供的图纸中看到,有别于传统威武凶猛的狮子形象,作品中的狮子与闽南传统风狮爷有几分相似,看起来颇为萌趣可爱。未来,他准备创作更多与狮子有关的作品,让“狮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为讲好德化陶瓷故事,进一步传播和弘扬“狮文化”,贡献瓷艺人的一份力量。
来源 | 泉州网
作者 | 许文龙 陈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