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许瑞峰《双狮献瑞》
长高:40x26 cm
陶瓷与“狮文化”的融合早已有之,在瓷艺匠人200多年的潜心创作中,擦出绚丽多彩的艺术火花。
陶瓷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狮文化”常见其上。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狮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七代人传承不断 两百多年持续创新
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许氏瓷塑第六代传人许瑞峰创办的泰峰瓷坊展厅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的陶瓷艺术品。许氏瓷塑历史悠久,源于清代闽粤著名流派“山湖祖”,历经许良西、许起蓉、许友义、许文君、许兴泰、许瑞峰、许启元七代人的不断传承,跨越三个世纪两百多年时间,在继承德化历代瓷塑尤其是家族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致力于材质创新和艺术创新,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深挖“狮文化”内涵 作品更丰满多元
在许瑞峰看来,中国的吉祥文化门类有很多,其中“狮文化”因被赋予镇宅、辟邪、喜气、吉祥等多重寓意,历来深受德化瓷艺家喜爱,也诞生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展厅二楼,记者见到了他“狮文化”代表作之一《双狮献瑞》——一件雕工精细的玉如意上,两只形态各异的狮子围着一颗绣球,左侧的狮子口衔飘带往右转头,似乎在与参观者互动,右侧狮子则目视前方,专注地看着对方。整件作品巧妙结合德化传统瓷塑技法与许氏瓷塑飘带制作技法,呈现出喜气、吉祥的气韵。
双狮献瑞
雕刻《双狮献瑞》
许瑞峰介绍,1997年至2005年期间,为更好地推广德化陶瓷,德化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会组织本地一些陶瓷企业、艺术家,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深圳、西安、成都等大中城市举办一场对外宣传的展会。2000年举办展会前主办方找到他,希望他能创作一件寓意吉祥且又能体现德化传统陶瓷技艺的展会伴手礼。于是,他取材“狮文化”中的双狮戏球,历时近半年时间,中间几易其稿,创作了这件《双狮献瑞》作品。
当时他的父亲许兴泰还健在。创作这件作品时,有时遇到一些想不明白的点,许瑞峰都会跟父亲探讨。“他给了我很多想法上的启发和技艺上的指导,比如两只狮子要怎么互相呼应更协调,嬉闹、玩耍时的情绪如何呈现更喜庆,飘带在狮子身上要怎么缠绕才能更加灵动等等。”许瑞峰回忆起往事,至今历历在目。作品创作完成后,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成为此后多年展会的伴手礼。
绣球上铜钱纹孔寓意财源滚滚
一件成功的雕塑作品,最大的难点在于创意及表现形式。“我本来只打算单纯做一对双狮戏球的摆件,后来才突发奇想加了如意和飘带进去,使其有‘事事(狮狮)如意’的美好寓意,在形态上也更加灵动。”许瑞峰说,作品中狮子的配饰、铃铛、飘带、鬓毛等细节,能很好地表现德化陶瓷及许氏瓷塑的特色传统技法。创作过程中他不断挖掘“狮文化”内涵,同时借鉴了石雕、木雕、铜雕技法。铜钱状的绣球寓意财源滚滚,悬空的飘带透露出喜庆。
由于白瓷在高温烧制过程中有一定的收缩率,狮子、悬空的飘带、如意以及绣球很容易开裂、拉断或塌陷,因此烧制以来成品率一直不高。他不断总结改进,如今小件作品的成品率提高到40%,而大件作品的成品率只有10%。在他的工作室,就摆放着一件整个如意烧制开裂的残品。
以上文字图片来源于:泉州网,原内容如下
来源 | 泉州网
《双狮献瑞》细节鉴赏:
作品以如意为支托,寓意瑞气呈祥、如意平安之意
双狮立于如意之上,细节雕刻精细
所到细节精雕细刻,无不体现作者匠心独运
狮子嘴含彩带,双脚捧彩球,呈现出一派"喜气、吉祥“之气韵
作品背后落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许瑞峰 款识
许瑞峰大师亲笔收藏证书
作品室内灯光展示:
外包装展示
名家简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许瑞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许瑞峰,1969年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是许氏瓷塑第六代传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级工艺美术师、泉州市优秀拔尖人才。福建省商学院,泉州工艺美术学院、泉州市信息工程学院讲座教授、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福建省陶瓷工业协会副会长、德化县政协常委。
自幼随父亲许兴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学艺,在继承德化历代瓷塑技艺尤其是家族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致力于艺术创新与手法创新,在“瓷圣”何朝宗的写意概括与“山湖祖”精雕细琢的许氏家传技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许氏瓷塑”艺术风格。
作品先后七十八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嘉奖。并有二十六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国家珍宝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德化陶瓷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