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期间,“中国白·德化瓷”推介活动举办。(许华森 摄)
5月10日,在印尼“海丝”茶·器精品展上,“中国白·德化瓷”精彩呈现。 (王进宝 摄)
项目签约仪式 (林婉清 摄)
每届广交会上,德化陶瓷都吸引大量客人前来下单选样。 (德宣图)
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展出的世界知名品牌的陶瓷衍生品 (德宣图)
顺美家居馆 (德宣图)
瓷艺城航拍图 (赖建明 摄)
核心提示
今年2月初,德化县组织35家陶瓷企业组团“出海”,赴马来西亚举办“中国白·德化瓷”专题展会;4月初,马来西亚德化商务拜访团疫情后首次返乡考察,其间,马来西亚德化总商会与德化陶瓷同业公会、电子商务协会、陶瓷艺术大师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你来我往间,共叙的是浓浓乡情,共话的是家乡发展。
今年以来,德化县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扎实开展“对标找差、强优补短”活动,积极落实“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专项行动要求,充分发挥当地海外侨胞侨商和异地商会在经贸合作、融通中外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共同打造幸福宜居的世界陶瓷之都。
□泉州记者 颜雅婷 通讯员 赖礼贯 林婉清
家乡新貌
产城融合 瓷都尽显“国际范”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今年4月初,马来西亚德化总商会会长刘国景时隔多年返乡考察,对家乡德化焕然一新的面貌大为惊叹:新落成的国际陶瓷艺术城、中国茶具城作为德化陶瓷的重要展销平台正吸引着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伴随着城市框架的全面拉开,涵盖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多个重点项目拔地而起;片区之间,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纵横交错,而刚刚通车不久的兴泉铁路已成为海西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通中西南地区……“城因人聚而兴,人因城兴而居。”刘国景说,走在德化,随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独特魅力。
——宜居,打造产城融合活力之城。
初夏时节,位于德化县龙浔镇的霞田文体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定位重点民生工程,霞田文体园项目涵盖了中小学、幼儿园、体育馆、游泳馆、文化馆、科技馆等配套工程,将建成集体育健身、旅游休闲、商务会展、文化体育产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体园,成为当地“新地标”。
深耕“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近年来,德化按照“东拓南进、整合提高”的城市开发思路,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全面拉开城市框架,城区建成区达30.5平方公里。先后投入30多亿元,实施一批道路、绿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针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薄弱环节,逐项开展创城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水平;累计投资3.69亿元推进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同时建设德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及县域医学影像中心等“六大中心”。今年以来,更是全面铺开大外环路、片区改造、垃圾焚烧发电等105个城建项目,提升城市能级。
城乡并重,两翼齐飞。在推进“大城关”扩容提质的同时,德化加速城乡共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创建美丽乡村,目前省级及以上传统村落达33个,佛岭、曾坂、石鼓等昔日旧村落,摇身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打卡点”。现在的德化乡村,不仅是瓷都群众生活的美丽家园,还是外地游客留恋的绿野仙踪。
——宜业,打造陶瓷千亿产业集群。
今年3月,德化正式启动“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吹响打造陶瓷产业千亿集群的集结号。
一个产业崛起一座城。近年来,德化锚定陶瓷主导产业,先后制定出台德化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两个“五年行动计划”,从抓平台打造、工业设计、技术改造、品牌营销、诚信建设等入手,着力推动陶瓷产业促转型、补短板、筑链条,陶瓷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品牌价值逐年提升,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全县陶瓷产值从2018年的328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502亿元,走出了一条山区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以集聚谋发展,用创新促升级。德化全力打造高端日用陶瓷产业园、生活家电产业园、玻璃产业园、高科技材料产业园、陶瓷智能装备产业园、建筑卫浴陶瓷产业园“六大功能园区”,通过集约式、集聚式发展,不断完成全链布局和集群裂变。5年来,德化县累计引进陶瓷上下游产业项目234个,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发力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德化成立陶瓷创新发展研究院、工业设计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院、高新材料陶瓷中试研究院等四大科创平台,提升全链创新能力;投入近百亿元打造瓷艺城、茶具城、红旗坊、月记窑、电商物流园等五大平台……如今的德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陶瓷电商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产基地,并朝着2027年实现陶瓷千亿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宜游,打造旅游第二支柱产业。
不久前,“来福建 露营去”2023年福建省帐篷露营季活动在德化成功举办,德化的山海露营资源及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在全媒体平台上火出了圈,进一步推动德化走出一条以“陶瓷+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文旅经济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德化举全县之力打造旅游第二支柱产业,过去5年投入100多亿元铺开55个旅游项目,18个乡镇各自均培育1个以上景区景点,构建了以县城陶瓷文化为主体,石牛山、九仙山为两翼的“凤凰展翅一体两翼”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山水艺术特质的生态型休闲旅游目的地。
同时,德化充分发挥全球首个陶瓷窑址类世界遗产品牌效应,启动德化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盘活近千家大师工艺展馆和陶瓷工业展馆,推出“世界遗产地·德化百馆游”,把瓷旅融合作为最大的热点、卖点和亮点。依托全县4000多家陶瓷企业,培育了8家省级观光工厂、300多家旅游伴手礼开发企业,策划生成3条探寻“中国白”之旅精品线路,把德化打造成全省唯一的陶瓷文化旅游区,让千年陶瓷文化可观赏、可体验、可消费。
桑梓情深
泽被乡里 造福家乡
在德化县国宝乡佛岭村,一座由百年侨厝改造而成的民宿,近些年一跃成为网红民宿,吸引着八方来客。这就是当地知名爱国华侨叶迺矧的故居,“他一生勤俭,却对家乡建设慷慨解囊”,德化县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叶志向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被时人称为“难童乐园”的凤林慈儿院,就是由叶迺矧联合海外爱国华侨倡建的,此外,叶迺矧还捐建了南阳小学、登龙桥等。
血浓于水的族群纽带孕育了侨商知恩报恩、守望相助的精神品质。历代以来,以叶迺矧为代表的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将念祖爱乡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建设家乡、回馈桑梓的生动实践。铺开德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无不镌刻着14.6万名德化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奋斗身影。
——投资兴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德化县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当地外事侨务、侨联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介德化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吸引了一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返乡投资兴业。据不完全统计,德化县现有侨企78家,其中顺美集团、陆升集团、美图铝业已发展成为德化龙头企业、纳税和出口创汇大户。目前,海西山水画廊文旅项目、全域旅游赋能型生态平台、唐寨山温泉度假村、高阳村农业生态旅游等招商项目正在对接策划中。
“热情好客的德化乡亲,以及良好的陶瓷产业基础,是当年吸引我们投资德化的重要原因。”作为1994年德化当地招商引资的重要侨企,陆升集团如今已成长为陶瓷餐具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年产量达2800万件。“德化是我们集团的全球生产基地。”陆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管理部经理郑富垚介绍,2019年,陆升集团投资1.5亿元,建成一座集工业旅游、展览、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陶瓷文化特色主题酒店。未来,陆升集团还将与瓷都云谷电商物流园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中国陶瓷电商物流园配套酒店,提升园区配套酒店品质,打造优质服务标杆,让国际品质落地中国陶瓷电商物流园。
近年来,随着德化“中国白·德化瓷”品牌逐步打响,以及当地发力旅游打造第二支柱产业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海外侨亲正发挥自己的力量与优势,在推广“中国白·德化瓷”品牌、讲好德化陶瓷故事上发力。
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及其兄弟,在讲好德化陶瓷文化故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13年,旅居德国的郑鹏飞在与兄弟们交流中碰撞出建设观光工厂的想法,“彼时德化陶瓷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何不将陶瓷与文旅相结合,打造一扇对外交流的窗口?”于是,集陶瓷文化体验、创作体验、观光工厂和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大型陶瓷文化旅游综合体——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正式落成,成为福建省首批旅游观光工厂。十年来,数百万名陶瓷文化爱好者走进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通过参观、体验等形式,深入了解德化千年陶瓷文化。
——热心公益。
不忘故乡恩,回报桑梓情。一直以来,广大德化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心怀故里,他们带着回报桑梓的热忱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交通生产、慈善救济等公益事业捐资捐物,造福家乡人民。
共赢发展
凝聚侨心侨力 共建世界瓷都
“从选址到开工,德化当地为我们企业落地建设提供了很周到的前期服务。”作为首家入驻德化县城东工业区(三期)的企业,由新加坡华侨洪志顺独资创办的美图铝业,如今已深深扎根德化。不同于陶瓷产业,美图铝业主要从事铝合金型材的生产和加工,“对于德化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自2012年来德投资,洪志顺独自带着团队驻扎德化,在厂房建设、设备引进、车间管理等方面无不亲力亲为。十年来,企业不仅跻身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更丰富了德化产业结构,为德化培养了不少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才,其产品远销国内外。
聚侨赋能,共赢发展。今年以来,德化县委、县政府在拼经济、促发展过程中,注重深化“大侨务”工作格局,组织开展“聚侨赋能”专项行动,全力汇聚侨心侨力侨智,同心共建幸福宜居的世界瓷都。
——完善侨务工作网络。充分挖掘(村)社区、园区侨资源,坚持“以点带面、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不断扩大基层侨联组织覆盖面。依托海外德化会馆、总商会等社团平台,强化海外联络联谊。依托县“侨胞之家”,建设侨胞邻里活动中心,为广大侨胞提供集休闲、运动、娱乐、学习为一体的活动场所,推动联谊交流,助力引资引智,增进为侨服务促发展。
——完善维护侨益机制。探索成立“司法护侨驿站”,依法保护侨产、维护侨胞权益、护航侨企发展。培养壮大“一带一路”法律、涉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团队,为侨胞侨企提供多方位服务。
——打造“恳亲+招商”平台。针对德化侨资源较少情况,借助大泉州侨资源,通过以侨引侨,放眼寻侨,对接上级联侨请侨,不断扩大侨资源。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深入研究梳理海外德化和泉州籍重点侨商投资发展情况,精准对接联系一批海外重点家族、大财团,拓展投资合作领域。聘请了首批28名异地商会企业家、港澳及海外侨商担任“招商大使”,推介引导更多优质资源流向德化、优质项目落户德化、高端人才集聚德化。
——搭建寻根寻亲平台。依托“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和“全县侨情普查与港澳乡情普查”数据库,打造侨界人才智库,盘活侨务资源。引导德化籍青少年参加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推动设立华侨研学基地,推广“寻根”文旅项目,增强华裔新生代情感认同。
——营造事业留才环境。深化人才“港湾计划”和“涌泉行动”,不断优化留才政策,为侨资企业留住人才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全市“同心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发挥侨胞人才之家作用,搭建“企智资”对接平台,遴选优秀创业创新项目,争取促成更多优秀创业创新项目在德化落地。
今年以来,德化全县共吸引在外泉商和港澳台侨商到德化投资项目9个,协议总投资7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