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大垄口窑到底挖出了什么?

发布:2025-3-20 16:08:43  来源: 新福建  [字体: ]

  日前,2024年度全省考古工作汇报会举行。会上,入围“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的德化大垄口窑遗址备受关注。

    记者特地赶赴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循着考古工作者的足迹,一睹大垄口窑的真容。

    □见习记者 庄钊滢 汤海波 肖蔚男

    白瓷故里的“蓝色转场”

    自尾林窑出发,朝东南方向行进15分钟,经内坂窑,才至大垄口窑。

    上寮溪畔,水车坑、臼坑、淘洗池、沉淀池等制瓷作坊遗迹鲜明可见。行走时,初觉与其他山路无二,直到细细碎碎的瓷片被鞋底踩出声响。

    屈斗宫窑、尾林窑、内坂窑、梅岭窑……1953年至今,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来到这片“瓷土地”,见证德化窑中的千年窑火。

    “这些考古发掘初步建立了德化窑业技术发展的年代序列,但一些关键节点还存在缺环。”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羊泽林告诉记者,为厘清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德化窑业技术转变和发展,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德化县文物保护中心,于去年9月至12月对大垄口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大垄口窑地处尾林窑与梅岭窑间的中心位置,所属时代也恰好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羊泽林介绍,发掘区域共650平方米,分Ⅰ区、Ⅱ区。其中,Ⅰ区的窑炉遗迹年代为明代晚期至清代康熙中晚期,Ⅱ区的窑炉遗迹年代为清代康熙晚期至清代嘉庆、道光时期。

    其间,记者发现一块大瓷片,稍稍剥下泥土,德化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陈清青很快认出它的“真身”:“这是康熙年间最流行的青花提篮瓷盘!”

    德化以白瓷闻名遐迩,在这里出现青花瓷,仿佛走错了“片场”。事实上,在清代中晚期,德化作为外销瓷市场的主力,青花瓷的产量和生产规模都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泰兴号”沉船出水的35万件器物,绝大部分都是德化生产的青花瓷。

    从Ⅰ区到Ⅱ区,在陈清青的指引下,记者发现,相较白瓷片,青花瓷片逐渐变多。“Ⅱ区早期的青花瓷产品和Ⅰ区晚期的青花瓷产品在细节上基本相似。”羊泽林分析,德化于清代康熙中晚期开始转烧青花瓷,并且凭借瓷土资源、制瓷技术优势,一开始就产出高质量产品。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掘首次从考古学上全面系统揭示德化窑从明代鼎盛时期的白瓷到清代青花瓷生产发展历史演变的全过程,填补了明代晚期至清代中晚期德化窑业生产发展的缺环,厘清了这一时期德化窑业技术与产品的发展演变脉络。

    东亚窑业的寻脉传承

    山路自屈斗宫窑向尾林窑乃至梅岭窑延伸,有序地串联起宋、元、明、清至近代的窑炉遗址。

    或许在百年前,一位叫北村弥一郎的日本专业技师也曾寻访这条“时空隧道”。他于1907年到德化进行实地调查,并在《清国窑业调查报告书》中写下“如果日本窑的技术是从福建省引进的,那么德化窑应该是其源头”,是历史上记载日本窑源于德化窑的第一人。

    羊泽林告诉记者,尽管明代《天工开物》中所绘的鸡笼窑与17世纪流行的日本窑形态近似,但在大垄口窑发掘前,学界还未有实物可证明北村弥一郎的论断。

    1976年,屈斗宫窑址发掘后,人们曾一度认定找到了早期鸡笼窑的遗存,一场关于“鸡笼窑到底是什么”的争论因此而生。

    刘振群教授在《窑炉的改进和我国古陶瓷发展的关系》中指出,屈斗宫窑是分室龙窑,是一种“由龙窑向阶级窑过渡的形式”。学者曾凡也推崇这种说法,并同时认为这就是当地群众口耳相传的鸡笼窑。在他看来,鸡笼窑得名于其窑小如鸡笼,人在里面仿佛置身鸡笼,而大多数分室龙窑较为矮小的特点可与之对应。

    叶文程、徐本章两位学者及部分德化本地的学者则认为屈斗宫窑就是鸡笼窑,且形态明显有别于分室龙窑。一方面,屈斗宫窑较为高大,不符合曾凡的推断;另一方面,鸡笼窑是指其外观像“蛋壳状”或“馒头形”,各成一间并连作一串,像鸡笼串联而成。

    “鸡笼窑确实就是叶、徐所描述的形态。但它和分室龙窑最大的不同在于窑顶形态,前者各窑室顶部间存在高差,后者则是沿坡直上。”羊泽林解释,屈斗宫窑的顶部已被破坏无从判断,大垄口窑Ⅰ区则留有判断窑顶形态的重要依据,即起券情况。基于其前后窑室起券的高度,加上窑室前窄后宽的平面形态,他认为大垄口窑就是“日本、韩国鸡笼窑起源于德化窑”说法的实物证据。

    Ⅰ区的东北角,正是发掘区Ⅱ区上窑路处。在这里,发掘出了一座福建省内目前发现单体规模最大的横室阶级窑,窑室数量多达9间,每间可装烧近6000件器物,一次共可装烧5万多件瓷器。

    “两座窑炉的时间相近,鸡笼窑旁边突然出现技术如此成熟的横室阶级窑,是不是有些奇怪?”羊泽林循循善诱地继续分析,尽管横室阶级窑是德化的外来技术,但要在短时间内发展出单体规模如此之大的形态,可能性甚微。

     鸡笼窑和横室阶级窑的同期遗存,推翻了人们对德化窑是“龙窑—分室龙窑—阶级窑”线性发展的观点。不难猜想,彼时德化人不断精进造窑技术,既承袭先辈经验,又内化外来技巧,多样并行地发展窑炉结构,以满足高涨的全球市场需求。

     一抔瓷土的万里征程

     现在,请发挥想象吧:大垄口窑窑工的吆喝声传来,他们将一摞摞盛装陶瓷坯体的匣钵推入窑炉,然后在火膛中开始生火;熊熊火焰将窑内升至上千摄氏度高温,带着一方方泥土进行凤凰涅槃般的蜕变。窑门缓缓打开,从泥到器,浴火重生,这门泥与火的艺术完美收场。

     有惊人的生产力,以及过硬的烧制技艺、精美的瓷雕瓷绘技艺,德化瓷顺理成章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清代诗人郑兼才《窑工》一诗,描绘的正是当时德化瓷外销的盛况。

    北村弥一郎在《清国窑业调查报告书》中提及,德化瓷外销运输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往厦门的,另一条是往福州的。从德化到厦门共需要四天半时间,到福州则需要六天。

     “大垄口窑址发掘出土的白瓷和青花瓷,在一些沉船和东南亚、欧洲等地均有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德化瓷外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羊泽林如是评价:德化大垄口窑遗址的考古发掘,见证了我国古代陶瓷生产与外销的最后一个高峰。

    一个时代结束了,但历史没有终结。历经岁月磨洗,德化瓷历久弥新,再度成为世界“顶流”。如今,德化已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德化瓷多次被选为国礼瓷,馈赠国际友人。

    “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自信?”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宪升说,德化现有4000多家陶瓷企业,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663亿元,创历史新高;德化瓷超六成销往海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背后无疑是中国文化的力量。

    一抔戴云山的高岭土,一捧浐溪的清水,一窑千年不熄的柴火,还有能工巧匠们的坚守、拼搏和热爱,它们交织在一起,烧制出举世惊艳的德化瓷。

    中国德化瓷,它独一无二,它依旧年轻。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