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陶瓷世家,太祖父就在景德镇是做瓷工人。祖父徐季和,为清道光、咸丰年间著名的把桩师傅,曾担任七座窑的把桩。父亲徐观国为青花画坯工人,画艺高超,曾受雇于御窑厂。徐良俊10岁左右,父母相继去世,他带弟弟在余姓顺号学徒,弟弟为做坯工,他为画坯工。徐良俊幼年随父略识一些文字,学徒期间,坚持习文写字。民国初年,景德镇瓷器生产比较景气,在老板的鼓励和参股下,徐良俊办起了一个利坯的罗汉汤碗义生隆号。经过几年的发展,瓷厂具有二只利坯的规模,由常白釉脱胎改做白釉脱胎。徐良俊擅于器型的创新。当时流行的汤碗不理想,汉碗海碗盛汤容量大而不雅,水碗盛汤脚细易翻,各类盘子宜菜不宜汤。徐良俊精心琢磨之后,设计出一套新的器型,分为晶碗、顶碗、二碗、大碗、工碗五个大小不同的规格。其碗底较大,稳而不易翻;口面宽,容量适度;比盘深,比碗浅,菜、汤咸宜。因其边沿削成荷瓣,状如荷叶,故名荷叶器。产品全部为秦祥兴瓷行包销。荷叶器的创制,使徐良俊由一个画坯工人跻身于窑户的行列,并广销沪、宁、汉、粤、云、贵、及南洋等地,义生隆号蜚声海内外。徐良俊先后创新的器型有耳盅、耳饭(有耳的小饭碗)、金钟盂、西餐具、104件的中餐具等。1934年,义生隆号发展为六个利坯的瓷厂,并与余甡顺合伙烧戴家弄的江家窑。令人痛惜的是天不假年,1935年徐良俊因病去世,1936年义生隆号停业。但他创新的不少品种,相沿至今,畅销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