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文物天地》第一期发表了杨静荣撰写的《故宫的三件藏瓷》一文,该文分“何来观音”、“青花人物纹盘的三国故事”和“五彩纹盖罐与‘陈平分肉’”三个小标题,对三件藏瓷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介绍我县的藏品“何来观音”全文如下:
观音,是佛教艺术中一个为人们熟悉的形象。何来,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一位技艺超群的瓷塑专家。由于他塑的观音,既是神,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产生了极强的艺术魅力,故后人有“何来观音”的美誉。
何来,原名何朝宗,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此地的陶瓷烧制业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考查,在德化县境发现的宋、元、明、清的窑址达180多处(转载者注:至今全县已发现古窑址237处),产品以青白釉为主,造型单纯简洁,主要供外销。生于陶瓷产地的何朝宗,早年曾为寺庙制作各种泥塑的神仙和佛像。他的瓷塑作品继承了泥塑的传统,结合瓷器材料的特性,形成了造型精美,釉色白中泛黄、柔嫩滋润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头部特写
故宫收藏的何朝宗的瓷塑有仙人、达摩等,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陶瓷馆展出的那件瓷塑观音。何朝宗塑造的这座观音盘膝而坐,温良娴雅。柔润流畅的衣纹线条,细腻刻划的头部、酥胸、手脚,象牙白的瓷质,以及奶油似的白釉,将观音善良、正直、庄重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特别有趣的是,这座优美观音的面部还明显带有一种男子的气质。这是什么原因呢?据佛经记载:观音本是太子,名叫不煦,成佛后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据说他在“普渡众生”时,能作三十二种变化,其中女人仅是他的变像之一,因此,在我国唐、宋以前的早期佛教艺术之中,观音一般都是按照男性塑造的。到元朝时,有一位姓管的贵族妇人刊印了一本《观世音菩萨传略》,说观音是妙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从小信佛,这才正式奠定了女性观音的地位。观音由男变女,目的是为了扩大佛教宣传,吸引女佛徒。“何来观音”的男子气质,正是上述变化留下的痕迹,同时也反映出何朝宗高超的瓷塑技巧和对神态细致入微的表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