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的旧窑址,我们只发现四处。它们的特点是除了碎片和烧造工具的堆积以外,找不到“窑”的痕迹。这四处废址附近,有三处现在还有窑户的小作坊。现在把每一窑址的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奎斗宫废址:废址在德化县城东南十里,去后房街的旧公路两侧,路两旁现在全是水田,水田外就是小丘。从公路到小丘约有一百公尺宽的地表面散布着很多的瓷片和残托圈,瓷片是“俯抬皆是”,大部分是平底,印花,釉色发牙黄的残器,窑迹不可见。
十排格废址:这个窑当地人叫“后窑”,据说它是德化最早的一个旧窑。废址在十排格瓷工苏春林的“蛇窑”后面的山凹里。山凹中间是一块水田,两旁是阶梯状的梯田,就在梯田表面散布着碎瓷片和残匣钵。梯田的断壁里也有残匣钵暴露,有的匣钵还是几个叠在一起的。据苏春林同志谈,把这种叠在一起的匣钵打碎,往往可以取出完整的瓷器。我们曾仔细观察,这些暴露出来的匣钵是由于堆积而成,不是随着窑塌或其他原因而埋在地下的。我们在这里地面上捡到不少红烧土碎块,这是在其他地方没看到过的。
关于“后窑”有许多传说;据说明朝嘉万年问有名的工艺家何朝宗就在这个作坊里作工,他的“十八尊佛像”也是在这个窑里烧成的。到了晚年,何朝宗花了很多时间,塑好“瓷床”,不料发生“窑变”,“瓷床”烧变样了。何朝宗因而跳江自杀。何朝宗虽然死了。但他的造型艺术,特别是善于表现人物性格和处理衣饰褶纹的自然下垂和“临风飘拂”的手法,还是现在德化的制瓷工人所称赞、学习的。
在解放以前,随着这些传说而来的是帝国主义分子的探猎和地主的破坏,据说前十几年,日本人来过,“西洋人”也来过,他们都挖去了不少的瓷片。仙游一个地主,曾经花了五担谷子,在这里偷掘去一个完整的瓷瓶。
十排岭废址:后窑对面有一小山叫十排岭,山头现在全都长满一人多高的野草,窑的形迹已看不到。地表面散置着白地青花的瓷片,白色、黑色、茶黄色的羹匙和托圈。这些青花瓷器的体形比较大,是叠烧的,底下有“月记”二字的款识。据当地群众说:这个窑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废了。现在有许多瓷工,从来就不知道德化还烧过青花瓷器。
祖龙宫废址:废址在宝美街祖龙宫东侧的小岭上,地表面散布着许多瓷片和残托圈,情况和奎斗宫相似。岭的上部有几处被人挖成小坑,从坑的断面看,瓷片的堆积至少有六公寸厚。
我们调查的四个废窑址的情况就是这样。以下分别从形状、釉色、质料、装饰和制法五方面来谈谈采集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