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宗达摩入选“古代文物”邮票史实
1999年8月,在北京举办“1999中国世界邮展”上,“德化窑达摩瓷像邮票雕刻版印样”作为中国邮票博物馆馆藏珍品首次公开亮相,从而揭开了50年前“德化窑瓷器”入选《古代文物》邮票却未正式发行的神秘面纱。
据《中国邮票史》披露的史料记载,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明代德化窑何朝宗达摩瓷像,作为特9《伟大的祖国》邮票的选题之一,由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绘制图稿,贾炳昆、高品璋、贾志谦、刘国桐雕刻原模,交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出邮票图样。票面内容有“伟大的祖国”、“明代陶瓷”、“达摩像”、“公元一三六八——一六四四”、“中国人民邮政”、“800圆(旧币,即8分)”等字样,票幅为28×43毫米,计划发行2000万枚。
早在1951年10月,新中国在北京举办“伟大的祖国——建筑展览会”、“伟大的祖国——古代艺术展览会”和“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国家邮政总局受到启发,即于当年10月22日要求文化部文物局提供有关古代文物的图片,作为邮票图案资料。1951年12月8日,文物局将包括明代德化窑何朝宗“达摩瓷像”的古代文物照片30张连同目录单一起函送邮政总局。
1952年12月5日,邮政总局将计划发行的“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中“古代发明”、“古代建筑”和“古代文物”的图案送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征求意见,其中“古代文物”选出的图案为“达摩像”、“彩陶罐”、“麒麟”和“此鼎”四幅。12月13日,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提出意见:“关于古器物的,可用‘彩陶罐’、‘安阳虎纹大磬’、‘扁足圆鼎’及北魏封氏墓发现的‘莲花罐’,‘达摩像’恐引起副作用,最好不用”。12月24日,邮票处将此意见签呈局领导,12月25日局领导指示:图案仍用“达摩瓷像”、“青铜鼎”、“彩罐”、“石磐”。
1953年1月5日,邮政总局通过供应局将德化窑“达摩瓷像”等图案发交北京人民印刷厂雕刻原模。7月原模完成,但质量不能令人满意。7月31日邮政总局认为“有的略加修正,尚可适用。多数必需大部修改或重刻”,为此还提议与印刷厂有关人员座谈一次。10月21日,邮电部将这套邮票的德化窑“达摩瓷像”等四种图案及说明文字送中共中央宣传部审查。11月2日中宣部的批复为:“所拟邮票样张,除‘达摩瓷像’外可以发行。‘达摩瓷像’虽为艺术品,但达摩为佛教著名传教者,恐引起提倡佛教的错觉,以另选图样为宜”。
1954年3月22日,邮电部再次将不含德化窑“达摩瓷像”的四种图案及说明报送中宣部审查,并于3月25日获得同意。至此,特9《古代文物》邮票的图案才算最后确定。与初始的设想相比,只保留了“彩陶罐”一种,其余三种均为后改的,有的还改了两次,而已经雕刻完成的德化窑“达摩瓷像”及“青铜鼎”等两枚竖形邮票的原模也成了废模。8月25日正式发行特9《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这是“伟大祖国”系列邮票中的最后一套,也是该系列邮票中从选题、审批一波三折、变动最大的一套邮票。这套《古代文物》邮票从1951年12月征集文物资料开始,历经3年反复筛选,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最早“入选”的这尊明代德化窑“达摩瓷像”。
直至1978年8月发行的T29M《工艺美术》中的“飞天”,1982年11月发行的《辽代彩塑》中的菩萨像等,带有佛教文化色彩的邮票造像才登上了新中国邮票。随后又陆续发行了佛教四大名山邮票、敦煌壁画中有佛教内容的邮票、石窟佛像系列邮票以及《乐山大佛》邮票等。终于不再担心邮票有“提倡佛教”的“负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