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德化白瓷观音像,高四十九点五厘米。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内地,大约在公元前2年至公元67年这段时间里(即西汉哀帝元寿元年至东汉明帝永平十年)。经过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四五百年间,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到了隋唐时期,佛教信仰在中国已比较盛行。佛教思想对于中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都有一定影响,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地区)、藏传佛教(藏语地区)和云南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巴利语地区)。在中国只是汉、藏语系的佛教徒普遍信奉观世音菩萨。
在中国信奉观世音菩萨,从佛教的传入就开始了。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信仰观世音菩萨已经很普遍了,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观世音菩萨的造像。但由于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的文化深遽而丰富,外来的文化大多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被融化、吸收。观世音菩萨就是被塑造成了具有中国民族色彩,并吸收到民间普遍信奉的诸神体系之中了。下面将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几种主要传说,依次作一些介绍。
“金沙滩头马郎妇”的传说
《太平广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汇编的小说总集)中有一篇《续玄怪录》,其中记载说:观世音菩萨为了教化好色者改邪归正,归依佛门,化作一位美艳的淫纵女子,自称马郎妇,“在金沙滩上施一切人淫,凡与交者,永绝其淫,后令人佛智。”北宋诗人黄庭坚有诗曰:“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但这种说法过于荒唐,有损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所以此种传说在民间并不流行。
元朝时,浙江吴兴有个名叫觉岸的僧人,著作了一本名叫《释氏稽古略》的书,其中记载的马郎妇的传说是:在唐朝的宪宗元和十二年间,陕西某地突然出现了一个十分美貌的提篮卖鱼少女。当地的少年见了,都争着想娶她为妻子。于是少女就向所有的求婚者提出要求:如果有人能在一夜之间背诵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我就嫁给他。到了第二天清晨,能背诵普门品经的人竟有二十人之多。少女说我一个人怎么能许配二十个人哪。于是少女又给这二十和少年每人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说谁能在一夜之间背诵出,就嫁给谁。到了第二天清晨,又有十位少年能通顺的背诵金刚经。于是少女又给这十位少年每人一部七卷本的《法华经》(又名《妙法莲花经》),说如果有人能在三日内熟诵出七卷《法华经》,我就嫁给他。到了三日期限,只有一位姓马的少年能熟背《法华经》,于是提篮卖鱼的这位少女就答应嫁给这位马郎。按照当时的风俗,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当把这对新婚夫妇送进洞房时,提篮卖鱼的这位少女说自己身体感到有些不舒服,请马郎暂时出洞房,让她休息片刻。可是,未等参加婚礼的客人散去,这位卖鱼的少女竟死去,而且眼看少女的尸体就腐烂了。于是只好立即将少女埋葬了。把少女埋葬后的不几天,就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老和尚,要求去看马郎媳妇的坟。等到把老和尚带到马郎媳妇的坟前时,老和尚用手中的锡杖很快就把坟拨开了,等到把棺材打开,根本没有少女的尸体,棺内只有一块用黄金制成的锁子骨。老和尚用锡杖把黄金锁子骨挑起来给围观的群众看,并当场向群众传播佛法说:“你们陕西这个地方的习俗一直是喜欢骑马、射箭,这是好斗的表现,这说明你们还不知道世上还有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佛、佛法和僧侣,这是真理的化身。你们如果不明真理,就会犯下罪障,产生种种恶报。这位嫁给马郎的买鱼妇,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菩萨是用这种方法来教化、启迪众生明白真理,普济众生。这正体现了菩萨的慈悲威德。老和尚说完这番话之后,就腾空飞去了。从此以后,陕西这个地方信仰佛教的人就一天比一天的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