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龙纪寺珍藏着德化县民间艺人许友义于1930年创作的500尊形态各异的罗汉,这是目前中外独一无二的瓷雕群像,堪称为陶瓷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神态各异 形神兼备
德化瓷雕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师巨匠,英才辈出,许友义就是其中出类拔萃者。许友义的瓷雕500罗汉群像依照宋代工部郎中高道素《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石刻》所列的罗汉名录,以顺序排列而雕塑。这些群雕塑像继承和发扬德化瓷雕自元明以来重于“传神写意,衣纹表现”的优秀传统技艺,运用中国传统的神似重于形的创作手法,在表现罗汉与人为善、慈悲济物思想境界的同时,作者不仅以巧妙的构思塑造出各尊罗汉的特定仪态,而且刻划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神韵。500罗汉瓷雕:或慈眉善目,妙相庄严;或睁目瞪眼,炯炯有神;或闭目凝思,全神贯注。有的胸胁袒露,似笑欲语;有的拄杖持珠,合十推手;有的挖耳捏鼻,天真烂漫;有的丰额宽肩,悠然自得;有的秃头长耳,满脸胡须;有的大腹便便,双耳贴肩;有的捧腹搔耳,笑容可掬;有的诵读经卷,念念有词;有的伸足屈膝,打坐箕踞……性格俱现,动作诡异多变,妙处横生。作者既求形似更求神似,既注重罗汉感情的刻划,又兼顾罗汉动态的塑造,从而使整套罗汉群像,神态各异形神兼备。作者善于根据德化瓷质特性,因材施艺,熟练地运用了雕、贴、塑等技法,先用瓷土捏制出罗汉形体轮廓,再用刀具精工细雕,上釉后高温烧成,整套罗汉群像胎釉浑厚朴实,造型生动传神,既轻松自然,舒展大方,又动感强烈,没有丝豪生硬造作之感,可谓: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既动静相乘,又相呼应;既极尽变化,又不失气度从容,凝重含蓄。整套罗汉群像不论从正面、侧面或是从平视、俯视等不同角度看,都给人们以适当而舒服的感受。只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人微的观察和熟悉,才能提炼出这样微妙传神的罗汉造型;只有具有娴熟的艺术技巧,才能高度地概括表现罗汉在动与静的瞬间所出现的形象和神态。
雕刻绝妙 刀法洗炼
瓷雕500罗汉对线条运用十分讲究,作者不是信手而作,而是颇费匠心。各尊罗汉面部刻画细腻,神态不一,衣饰折纹舒卷自如,简洁流畅。作者在衣纹处理上,能够紧随着罗汉动态的变化,做到疏密有致,富有装饰趣味,并且成功地运用这一特点来表现罗汉的身体结构,躯体的起伏。从很多处的衣褶的变化,转折,如手臂关节的衣纹处理上,我们就可清楚地看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之细,并且能够很好地在雕刻中表现出来。例如,罗汉衣纹的变化能够根据动态的变化:一伸一屈,一扬一举,一挥一拂,都不急不缓,合节应拍,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美,一种韵律的美,这也显示出作者在雕刻中的把握能力。作者恰到好处地利用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转折等手法,充分地表现物象的神态、虚实和质感,线条行走挺拔流畅,顿挫转折刚健有力,且着刀处不露锋棱,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雕刻技艺运用十分得体:轻重、粗细、方圆、曲直、连续等技法,都能随心应手,潇洒自如,真乃雕刻绝妙,刀法洗炼,充分地显示了作者许友义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瓷雕功力及精湛的艺术造诣。
成功的瓷雕艺术作品应该是神韵、气质、格调三者兼备,这就要求作者把审美观念和艺术才能合理地统一起来,许友义的瓷雕500罗汉可以说达到了上述境界。作者通过高超的艺术创作才华,通过严谨规整的作风,对称均衡的构图以及细腻熟练的手法,把整套罗汉群塑造得神情体态各不相同,把外观形象美、内在气质美、工艺技法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了思想意蕴与艺术效果的高度和谐统一,可谓得意之作。
罗汉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释迦牟尼的弟子,修行得到罗汉的果位,在我国一些地方所见到的罗汉群像,或木雕、石雕;或泥塑、铜铸。许友义精心创作的500尊罗汉瓷雕群像,堪称陶瓷工艺史上的空前壮举,具有鲜明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充分显示作者出类拔萃的艺术创作才华,为瓷雕艺术之继承和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许友义虽为民间艺人,但他的艺术才华,通过所留下的500罗汉群像而永存。
许友义的瓷雕500罗汉不愧为陶瓷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