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明星,也有人说他是狂人;有人说他是思想家,也有人说他是不折不扣的骗子——2006年末,记者辗转深圳南京,零距离直击严介和96个小时,记录自我与他人的讲述,试图触摸到一个真实的严介和与太平洋。
严介和向记者自述其十年执教,十年国企,又十年商海征战的人生跌宕,活生生一部侠客传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者眼中的严介和,却好比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严介和此人可谓双面人。
他秉性狂傲,频频亮相各媒体论坛各高校讲堂,传经布道,言必称自己为苏商代表人物,“弱点就是太优秀”;他谦恭至极,和政府领导坐同一部电梯,他会先按住领导要去的八楼,等电梯经过四楼,再象征性地按一下自己要去的四楼。
太平洋这个企业可谓变色龙。
破冰之前,太平洋埋头赚钱,从土建筑搭上高速路,8万元换来800万,36个月并购31家国企,一年半拿下2700亿订单。2005年10月12日,其董事局主席严介和更以125亿资产跃升至胡润百富榜第二位;扬名之后,太平洋却窘态百出,南北“双包”被叫紧急暂停,9家银行联合逼债近4亿元,南京中院查询太平洋五个账户——余额最多为1009元,最少仅45元。严介和本人在南京的12处房产被多次查封,同时被限制出国甚至限制高消费——也就是从理论上说,这位富豪要弃林肯而坐电动自行车上下班,看见街上的泰式按摩也得退避三舍。偏偏此时胡润落井下石,将严介和新一年百富排名直接下拉到16位,太平洋资产缩水五分之二。
时隔一年,严介和与他的太平洋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第一桶金有无原罪?蹿升财富从何而来?BT工程有无钱权交易?重组国企巨额资金从何而来?……面对质疑,严介和一如既往地耍太极:“一流的企业往往当局者清,旁观者都是迷的。”
天使在人间?(一)
“我这人运气好,修到一对好爹妈。”严介和说。
出生在江苏淮安的严介和排行第九,是家里的老幺,出生时其父52岁,乃一知识分子。严介和所称的“好爹妈”,就是指父母给了他过人的天赋。多年以后扬名立万,他暗喻自己像孔子、爱因斯坦、贝多芬一样为父亲老年得子,天资过人。
1976年高中毕业,严介和因家庭成分不好被大学拒之门外。学校把年仅17岁的他留下来代课高中语文。次年恢复高考,严介和如愿考上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一边上课一边继续教书。
这一教就教到1986年。他辞去教职,在淮安市一家做水泥制品的国有企业做办公室副主任,临时工。1987年,这家国企因效益不好向社会公开竞聘厂长。临时工严介和不仅总分第一,而且每个单项环节得分也是第一,由此一步登天。一个季度后,企业扭亏为盈。严介和就此纵身跳入商海,做了十年国企老总,最高峰时身兼三家企业法人代表。他说:“我从不钻研行业,我只钻研人。”
1992年注册成立的乡有企业——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可以说是太平洋的前身。
引江成立之初,没有任何关系。听人说南京绕城公路项目中还有几个涵洞没人肯干,老总严介和立马拍板接下这个工程。下属算了一下:这几个涵洞已经转手五次,是第五包了,造价29.4万元干下来要亏5万元,因此都不理解。严介和却说:“我们为什么接这个单?除了钱总要有所图吧。少亏也是亏,亏就亏到位!”140天的工程,引江亏了8万,只用了72天就完工了。指挥部长为此专门接见严介和,说,你跟着我们指挥部,哪里的配套工程跟不上你就上!引江一下子从“五包”升到“指令性分包”,到整个绕城公路完工的时候净赚800万。一炮打响之后,引江相继接下沪宁高速、京沪高速、南京新机场高速、江阴长江大桥等一系列工程。
1995年12月7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严介和通过拍卖,“引江”入“海”,成立江苏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1996年6月,严介和又注资1.05亿元,成立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天使在人间(二)
集团成立不久,机遇来了。江苏省宿迁市市府大道工程找上太平洋。此时宿迁刚刚建市,连市财政局都没成立,更谈不上有钱。时任市长对严介和说:“眼下没钱,还行?”严介和很干脆地回答:“行!太平洋一向听政府的。”太平洋连协议都没签就先垫上了2800万。
当时,严介和并不清楚这就是“BT”——所谓“BT”,就是政府引入社会投资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政府再分期付款回购,同时给予投资人合理的回报。宿迁市市府大道误打误撞地成为太平洋做市政建设,做“BT”的样板工程,更为严介和打开了思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各地方政府尤其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太平洋只要搞“BT”,不愁没工程做,合作对象又是政府,就算时间拖久一点也没风险,资金肯定能回笼。
太平洋锁定了自己的第一大法宝——“BT”,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太平洋把“BT”做遍苏北各个城市。
与此同时,严介和踏上收购国企之路。“收购国企就是为了改变太平洋‘建筑包工头’的粗鄙形象,就是为了做名。”严介和如是说。原宿迁玻璃厂、原江苏双洋酒业集团、原连云港王府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纷纷被太平洋招至麾下。
2002年9月是其历史上又一大转折点。太平洋终于得到梦寐以求的总建一级资质,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拥有国家公路和市政工程两个总承包一级资质的民营企业。2003年,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此时,太平洋工程﹑工业和投资三大集团已初具雏形,严介和大笔一挥,豪情满溢:全国化!
太平洋的扩张速度非一般猛:从湖南怀化第一单,策马河南新乡,扬鞭内蒙古包头,继而挥师北上沈阳﹑长春,再浩浩荡荡深入西南……“BT”项目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甚至华南遍地开花,订单都是数十亿计。不仅如此,太平洋还先后收购江苏东辰、南通纵横、华龙管业、镇江华通机械等31家江苏省知名国企。
2004年7月1日,太平洋一年一度的董事局会议上,严介和激情宣称:2003年较2002年产值递增1360%!同时,太平洋还整合了40亿国有不良资产,承担了17.8亿元企业债务,偿还了3.6亿元陈欠的职工工资,解决了18000名职工再就业——“太平洋是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当年12月18日,严介和作为中国十大杰出管理人物的唯一获奖嘉宾代表登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时隔9天,他再次名列当年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
2005年10月12日,坐在位于南京五台山1号的太平洋集团总部,严介和顺手翻了翻桌上的报纸——“严介和,125亿资产,胡润百富榜第二位。”一年之前,严介和还湮没在芸芸富豪之中,到如今,据胡润介绍,太平洋36个月并购了31家国企,一年半拿下了2700亿订单——可谓一朝闻达天下知。
“我就是那种上了战场就永远想拿金牌,也肯定能拿到金牌的选手。”“凡是认为我狂的人,那是因为他的智商和我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严介和向记者自述其十年执教,十年国企,又十年商海征战的人生跌宕,活生生一部侠客传奇。
魔鬼降临?(一)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者眼中的严介和,却好比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从1996年到2006年,从立足江苏到走向全国,太平洋旗下115家由集团直接掌控的二级公司几乎全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即使江苏境内的公司,也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落后的苏北;其二,太平洋遍布全国赖以发家的“BT”项目,竟然没有参加过一次公开招标。前者好理解——地方财政有钱,自己就可以上马建设,哪儿还轮得到太平洋?后者却耐人寻味。严介和说:“太平洋的效益75%出在谈判桌上。”
实话实说,严介和其貌不扬,看上去不像大老板,倒更像一个刚裹上西装的包工头。但是所有第一次跟严介和打交道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喜欢上他。为什么?因为他表达欲望极强,而且思路敏捷文采飞扬,时不时就能蹦出一句看似不搭调却又恰如其分的成语﹑格言或是自创的警句。
严介和的这种天赋在与政府的谈判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5年6月的某天,原太平洋文化部部长陆元彬随严介和深夜赶到某地级市,准备第二天与当地官员洽谈“BT”项目。第二天一早,严介和叫人拿出随身携带的太平洋集团宣传册,恭敬地递给负责接待的市委副书记,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演讲。十分钟后,陆元彬惊讶地发现,这位副书记对严介和大为倾倒,并且立刻联系了市长和市委书记。当天下午5点30分,风尘仆仆赶回城的两位领导邀请严介和到市府招待所。严介和抓紧晚饭前的30分钟,依旧拿出宣传册与两位领导“切磋”:“这么多年实践感悟最深的是政府最讲诚信。”“太平洋是最能干又是最听话的。”“一切政府说了算,政府还能坑害企业?”……整整20分钟,讲战略讲文化,严介和只字不提企业实力。不料市长和市委书记听完后连饭都顾不上吃,立刻召集相关部委办来招待所洽谈项目。当晚10点钟前,太平洋就和当地政府初步意向定下了20亿的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