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名瓷展轰动杭城的启示
本月中旬,福建德化名瓷在杭州浙江省展览馆举办了一次为期5天的展销会,会前虽未作大规模展销会,但还是一传十,十传百,引来十几万市民前来观展,德化县带来的10万件瓷器,5天之内卖掉9成。展览馆的工作人员说,有好多年没见到这样热闹的展销场面了。
杭城市民对艺术品的巨大热情令人振奋。11月14日,是展销会的第四天。早晨8点30分,记者来到展览馆,此时离开馆还有半小时,但门口已挤满了等待观展的人群,一问,有的已是第二次第三次来了。在馆内转一圈,发现不少展台展位已空出大半,展口已卖得差不多了,尽管如此,每个摊位前仍挤满了人群,在剩下的展品中挑挑拣拣。场内常常可以看到人们为争夺一件瓷器吵得面红耳赤的情景。一位男士昨天来看好一件1600元的1米高的瓷雕观音,今天拿了钱来买,却见这个展位上的所有展口均被人买走,急得他拿着手机连声问家里人怎么办?很多人看中一件产品,想到另外展位再去看看,比较一下价格,可回过头来,这件瓷器早已被人买走。
德化名瓷走俏杭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强烈的信息:艺术品市场大有可为。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也越来越强烈,社会上大大小小艺术品拍卖会的兴起,画廊、陶吧的涌现,书画热、钢琴热的流行,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是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每年有大批市民乔迁新居,买几件工艺品,既可装点家居,增添家庭文化氛围,一举两得。德化名瓷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要。
由此引起我们思考的是,我们浙江也是一个工艺美术大省,有着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口,如绣品、石雕、木雕、竹编、瓷器等等,可是这些东西如今在普通百姓家里还很难觅到,市场上出售的那些工艺口不是价格昂贵,就是品种单调,供人选择的余地很小。说句不中听的话,人们是想买也不知道哪儿有卖。而对生产厂家来说,目前正面临着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解决这对矛盾,德化名瓷展的成功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追求品种的多样化,是德化名瓷的一大特色。走进展厅,人们无不被那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精美瓷器所吸引。
这些展品大的有1米多高,小的才指甲盖那么大,从素洁高雅的传纹瓷雕到色彩艳丽的西洋工艺瓷,从晶莹剔透的日用瓷到古朴厚重的装饰瓷,可谓品种齐全,应有尽有。传统瓷雕一类,既有观音、弥散、罗汉、济公、飞天、仕女等中国传统人物造型,也有芭蕾跳舞、亚当、夏娃、美女与野兽、美女出浴等西方艺术造型。小巧玲珑的西洋工艺瓷更为丰富多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踪影。而在日用瓷中,除了我们常见的锅碗瓢盆杯瓶外,那些瓷灯、瓷篮、瓷盒,大多数人还是头一次见到。据带队前来的德化县副县长黄发建介绍,德化人每年都要开发出2万多种新品种,以满足市场更新的需要。而从我省的一些工艺品来看,新品的开发远远跟不上人们欣赏需求的变化,很多工艺品还是几十年前的老面孔,这又怎么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呢?
价格合理,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是德化名瓷吸引人的又一个原因。德化为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在宋代就非常有名,产品如今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这次来杭展销,价格定位并不高。除少数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之作要价几千元、上万元外,大多数品种的价格都在几百元到几十元之间,一些西洋小工艺瓷二三元就能买一件,这件的价格满足了不同的消费层次,消费者承受得起。这说明手工艺品虽说是无价的,但要进入市场,就一定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问及德化名瓷何以能以这样低的价格销售,黄副县长说,一来是为了开拓市场,二来是因为瓷器的生产在德化已形成相当规模,现在全县有陶瓷企业1150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产业化经营降低了生产制作的成本。这对我们来说应该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灵活的销售方式,为这次瓷展增色不少。在精品厅的各个展位上,展销人员在台前招揽顾客,各个级别的工艺美术师们则坐在一旁,他们对前来选购的市民有问必答,介绍其制作过程、工艺难度以及收藏价值,对于有心购买者,还让一点价,最后给你一张有制作者签名的收藏证,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无论送人,还是自己买去欣赏,都是一件高雅的礼品。这些做法不也值得我们学习么?
1999年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