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乃闽中地区一座山城,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辞海》有关德化一词的条目云:德化,在福建省泉州市西北部,大樟溪上游。五代闽置县,矿产、森林资源丰富,我国古瓷都,工业以陶瓷著名。
壬午五月,得劳动节长假之暇,我们踏上了探访德化古瓷都之路。尽管在德化停留的时间只是短短的3日,但德化的风土人情及那浓浓的陶韵瓷香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
目的地德化是那么令人神往,飞机刚一落地,我们顾不得观览海滨城市厦门的旖旎风光,便登上了开往德化的汽车。路上,德化的朋友告诉我们,德化陶瓷属民窑体系。早从唐代起德化人便开始了陶瓷制作,宋代更是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以至明清是德化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从宋时起,德化陶瓷便依托当时著名的刺桐(今泉州)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便利条件而远销南洋及欧亚各国,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在他的游记中用“瓷市甚多”、“制作精美”这样的语言来赞美过德化,而近年在打捞出水的泰兴号商船上发现的三万余件瓷器,则更是德化陶瓷远销海外的有力见证。
面包车一路轻快前行,过了泉州不久,便穿行在了周围满目苍绿的山间公路上。愈往前行,树木愈为繁茂,山野田间愈见葱茏,就连呼吸的空气也愈加清冽湿润。 “真乃一处山清水秀的宝地!”我们一路赞美着、感慨着,不知不觉间汽车已驶进了德化县县城。安坐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德化县城并不很大,一条名叫沪溪的翠绿色河流从城中迤逦而过。城中林立的楼房、商铺大都或随山坡走势而筑,或沿产溪两岸地形而建,并不以宏伟高大取胜,皆以自然和谐为美。我们到达时,正值黄昏时分,夕阳那暖人的余辉正笼罩着整个县城的楼顶、树梢,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正纷纷骑着一辆辆品牌、造型不一的摩托车轻快地穿行在山城的角角落落,眼前的一切是这般的温馨醉人。
二
国人对玉、对瓷生来就有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喜爱之情,哪怕从未接触过玉或瓷的人第一次看到一块玉或一件瓷器,他都会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莫名其妙的珍视之情。众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常年靠“喝墨水”为生之人。真得感谢善解人意的德化朋友,第二天就安排我们参观了陶瓷博物馆、瓷艺研究所、有关瓷器生产厂家及宋代遗留下来的屈斗宫古窖遗址等。在当天的参观中最令我们感到大饱眼福的还得数德化县陶瓷艺术博物馆。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唐宋瓷的庄重明快,青花瓷的清新典雅,现代瓷雕艺术的形神兼备,工艺瓷的惟妙惟肖。知道了什么叫“高白瓷”、什么叫“建白瓷”、什么叫“肉红瓷”、什么叫“结晶瓷”。了解了德化瓷白如雪、声如罄、明如镜、薄如纸的艺术特质。更了解了在德化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一代瓷艺大师何其宗的鬼斧神工,当代陶瓷艺术家许兴泰、苏清河等人的卓尔不群,新一代瓷艺传人柯宏荣、陈桂玉、郑雄伟、许瑞峰等人不俗的探索与追求!
勤劳智慧的德化人,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不同凡响的创造,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长河才会变得如此多彩和绚烂!
三
在德化最后一天的参观游览中,当地报社的小林朋友告诉我们,一位来德化作客的作家在临离开时,面对着德化县城满街的行人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此地称瓷国,满街皆艺人!
的确,不来德化我们不会了解它作为古瓷都的悠久历史,也不会了解德化瓷的精美程度,更不会了解德化瓷业如今的发展状况和规模。在德化的三天里,当我们一一参观了蕴玉瓷庄、泰峰珍品陶瓷店及佳美、顺美、飞天、宏益、冠福、龙鹏等瓷器生产厂家时才算对德化陶瓷艺术的深厚底韵和当今的发展规模有了些许认识。尽管数字往往是枯燥的,但有时枯燥的数字反映事物却最为准确和直接。从县委宣传部黄部长等人的介绍中我们得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引导扶持下,德化陶瓷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去年38亿元的陶瓷业产值已占到了全县工业产值的67%。远销欧洲各国的陶瓷成为了该县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如今该县有瓷器生产企业1100多家,全县30余万人口中就有8万人在从事陶瓷生产,难怪那位作家要发出“此地称瓷国,满街皆艺人”的感慨了。
德化,人杰地灵的德化,你勤劳智慧的儿女们如今正以灵巧的双手传承着你的悠久文明,发掘着你新时代的巨大潜力。
德化,钟灵毓秀的德化,你正在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走向新的辉煌。 曹军华
2002年5月24日 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