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是“水土宜瓷 千年窑烟”。主要是说明德化境内戴云山脉绵亘南北,主干河流浐溪和涌溪贯穿全境,森林茂密,优质瓷矿蕴藏量大,具备了瓷器生产加工的便利条件,为德化窑的千年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德化考古发现唐至清的窑址有238处。
第二单元是“宋元瓷器 崭露头角”。宋元时期,泉州崛起为“东方第一大港”,商贸繁荣,德化瓷业也随之兴旺发达。当时制瓷作坊集中于浐溪两岸,烧制日用生活器皿,物美价廉的大宗商品,畅销海外。宋元时期,德化的瓷器主要以各种日用瓷为主,有碗、盘、碟、洗、瓶、盒、罐、壶等。宋代时,瓷器呈灰白色或淡灰色,釉色白中略泛灰或白中泛青。元代时,瓷器胎釉的白度有了较大进度。常见釉色有釉薄莹洁的青白釉和柔和滋润的白釉。还有部分白釉微闪肉红,开创了明代象牙白的先河。
第三单元“明代白瓷 独树一帜”。在宋元白瓷的基础上,明代德化陶瓷工匠经过长期实践,大胆创新,成功烧制了风格独特的象牙白瓷。其制作之精美,格调之高雅,达到了德化窑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 明代白瓷,如脂似玉,在强光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常见的是白微闪黄的乳白色,又称“猪油白”、“奶油白”、“象牙白”。
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雕塑工艺最为兴旺的时期,如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一些民间的能工巧匠,吸收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师古而不泥古,关于应用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倾心烧制各种形象道释人物,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细腻、表现逼真,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
第四单元是“清代青花 诗情画意”。德化窑彩瓷,以釉下青花为主要,兼有釉上五彩、粉彩等品类,其生产年代开始于明代晚期。入清以后,青花瓷器逐渐取代白瓷而占主要地位,瓷窑遍布县境山乡,而以北部、中部最为集中,瓷业臻至全盛。德化青花瓷品种以日用饮食器皿居多,陈设供器次之。其造型注重实用,朴实稳重,制作时广泛应用模坯轮修,形制规范化,适应产品数量大的要求。
第五单元是“民国瓷器 承袭传统”。民国时期,德化瓷业发展缓慢,瓷器品质有所下降。苏蕴玉、许友义等民间艺人继承传统刻意创新,其作品仍享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