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 纪 略》
2、《江西省大志》
3、《菽园杂记》
4、《南窑笔记》
5、《浮梁县志》
6、《陶 冶 图》
7、《陶 说》
8、《景德镇陶录》
9、《陶 雅》
10、《饮流斋说瓷》
陶 纪 略
瓷器专著。元代蒋祁著。全书共一千零八十字,记录了景德镇制瓷的各个方面。涉及税收的,如窑按长短收税,匣坯按质决定窑位与纳金。涉及产品销售的,如鱼水纹_与雪花高足碟,为川广荆湘之所利;马蹄盘、莲花盂、绣花薄唇弄弦_,为江浙福建之所利;销往两淮地区的都属江广闽浙选剩的次品。所烧器物炉有猊、鼎、彝、鬲、朝天、象腿、香奁、桶子八种式样,瓶有觚、胆、壶、净、桅子、荷叶、葫芦、律管、兽环、琉璃十种式样,涉及原料产地的,精品用进坑石泥,匣钵用马鞍山瓷石, 釉料用攸山山槎灰配以岭背釉泥。 此外,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 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 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都叙述得井然有序。书中还提到与景德镇争夺销售市场的有临川、建阳、南丰等窑。是我国最早瓷器专著,为研究景德镇制瓷工艺的重要资料。
江西省大志
明代王宗沐著。共七卷,刻于嘉靖三十五年(1566)。卷七为陶书,分建置、砂土、人夫、设官、回青、窑制、供亿、匠役、柴料、颜色、解运、御供及料价等十三节。其中回青一节介绍产地、等地、炼料方法,以及与石青料三种配合比例,记载颇详;御供一节详列嘉靖八年以后历年供御瓷器数量及器物名称,对于研究嘉靖一朝官窑瓷器的分期很有参考价值。陶书为研究明代景德镇御窑厂提供了珍贵资料。
菽园杂记
瓷器专著。明嘉靖年陆容著。记述龙泉瓷产地有刘田、金村、白雁、梧桐、安仁、安福、绿(_尧)等处,但后六处在精细与规整方面都不如刘田。又记龙泉瓷釉料都取诸山中,烧木叶成灰后与细白石末合为釉;或拉坯、或模印成型,干后施釉,装入筒形匣钵内装窑;烧柴_一日夜,到火红无烟时以泥封闭火门,火灭后开窑;以绿豆色莹润无疵者为上品,生菜色次之,上品价高都销往外地。所记颇详尽,烧瓷主要过程无一遗漏,对于研究与了解龙泉窑烧瓷工艺有重要参考价值。
南窑笔记
瓷器专著。作者佚名。 全书共三十五条。 书当刊刻于清乾隆初期。二十八条谈景德镇明清两代制瓷情况。清代部分所谈内容涉及到雍正、乾隆两期,对景德镇仿宋窑、龙泉、钧及明代各窑所用原料,记载颇为详尽;对瓷土、釉料、窑等条亦记之颇详。为研究清代景德镇瓷器工艺史的重要资料。
浮梁县志
清乾隆程廷济著。共二十卷。卷五陶政,专书景德镇烧瓷事宜,前半卷多引自王宗沐《 江西省大志 》,陶用回青、官窑、陶匠、色料、陶成供御等节内容与上书大体相同; 后半卷辑录元蒋祁《 陶纪略》及唐英《陶成纪事碑》、《陶政示谕稿自序》等有关景德镇的烧瓷记录;卷尾为《陶冶图》二十幅,各附图说,对于了解景德镇宋元以来瓷器生产过程有重要参考价值。
陶 冶 图
瓷器专图。以景德镇瓷器生产过程为画题,共二十幅。旧说唐英绘于清乾隆八年(1743),朱琰《陶说》、蓝浦《景德镇陶录》等均主此说。据清宫旧藏内务府档案,谓乾隆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唐英奏摺曰:“ 四月初八日由内廷交出《陶治图》二十张, 著将此图交与唐英,按每张图上所画系做何技业,详细写来。话要文些,其每篇字数要均匀,或多十数字,或少十数字亦可。其取土之山与夫取料取水之处, 皆写明地名 , 再将此图二十幅按陶冶先后次第编明送来, 钦此。”可见此图乃内廷令唐英按图加以说明,决非唐英所绘,绘者可能是在珐琅作干活的画工。
陶 说
瓷器专著。 清乾隆朱琰著。 共六卷。卷一说今,卷二说古,卷三说明,卷四至六说器。 一、三两卷专说景德镇窑, 卷首为陶冶图说,共二十图,从开采石泥到束草装桶,对烧瓷过程叙述详尽,为研究清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重要参考资料。卷二至卷六按窑按器分条叙述,博引群书,但不加评述。
景德镇陶录
瓷器专著。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共十卷。有陶冶图说、清御窑厂、陶务,景德镇历代窑考,仿古及杂论等内容。陶务详记了景德镇的十七工与十八作,对研究、了解清代窑业分工有重要参考价值;仿古详列了各种釉色的配方及彩色料,对瓷土、釉料、青料的出产地与精粗记录颇为详尽;历代窑考简单介绍景德镇唐宋至明清各期的瓷窑;杂论汇辑了唐宋以来有关景德镇的文献记载。内容丰富,是研究景德镇瓷业史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陶 雅
瓷器专著。原名《古瓷汇考》。寂园叟著。分上下二卷,共八百八十九条。刊于清末宣统二年(1910)。一物一条,文字简炼,以谈清代瓷器为主,涉及到器物名称、釉色、款识、特征等各个方面,对研究清瓷有一定参考价值,并便于初学者获得鉴定要领。但前后前重复较多,眉目不清,翻检不便。
饮流斋说瓷
瓷器专著。许之衡著。分上下两卷,共十节。成书于二十年代。上卷为概说、说窑、胎釉、彩色、花绘;下卷为款识、瓶罐、杯盘、杂具、疵伪。疵伪节主张“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为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此书眉目清楚,便于索检,文字简练。但考证有失实之处,如年窑应为年希尧误订为其弟年羹尧,康熙中期监窑官臧应选误订为雍干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