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门,买回3000只病鸭苗;养了几年,遇到鸭子不产蛋;前年,又遭遇禽流感……但每次挫折都没能挫败蔡景巧,反而促使他学知识,重技术,懂管理,成为他创业致富的法宝——
温州网讯(记者 缪小霞 报道组 林仁状) 苍南县灵溪镇蔡宅村村民蔡景巧,可谓是名扬四方的“鸭司令”。除了周边乡镇村民来取经,福建、江西等地的农民也慕名远道而来“实习”养鸭。
蔡景巧并非生来就是能手,而是全凭一波三折的“摸爬滚打”练就一身“养鸭经”。
第一波折:初入门,3000只病鸭苗上吐下泻
1994年,看着哥哥养鸭收入不错,毫无养殖经验的蔡景巧一狠心也买来1200只鸭子,改行做起蛋鸭养殖。
“当时养蛋鸭的人少,也没碰上什么意外,年终一算,顺利地赚了几万元钱。”这第一桶金,给了蔡景巧很大信心,他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次年初,蔡景巧一高兴就从市场上拉回3000只幼鸭,希望能将这一年的收入比前一年翻两番。
不料,意外发生了。这些鸭子突然上吐下泻,一只接一只倒下。原来他上了鸭贩子的当,买来患上急性传染的禽霍乱病鸭。好在有农技专家的指导,打针、吃药、消毒……及时地控制了病情的恶化。
这场意外并没有动摇蔡景巧的养鸭梦。第三年,吸取前一年的教训,他学会了如何在购买幼鸭时辨别病鸭,并一次性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000只。
一段时间后,一种名叫“大头瘟”的鸭瘟,又来蔡景巧的鸭场“捣乱”。
“幸好,吸取前一年教训后,我学到了一些畜禽病的防治知识。”蔡景巧回忆说,后来,他从福州等地买来疫苗进行注射,这场鸭瘟才被治好,挽回了损失。
再一波折:上规模,3万蛋鸭只掉毛不下蛋
到了1999年,蔡景巧将规模稳定在3万多只。在他的带动下,蔡宅村及周边乡镇的蛋鸭养殖户发展到上百户。
稳稳当当地过了几年,又出问题了。2002年5月,蔡景巧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鸭子不断掉毛。“从翅膀退到全身,1个多月后新毛才逐渐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