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00年春,张万庆先生来到了江西景德镇。青花瓷是我国十大陶瓷中除宜兴紫砂陶外,唯一一个器物上有大量书画、文字的瓷种。但青花瓷上的文字都是陶艺工匠以简单手法为之,谈不上书法韵味,更没有书法家亲自制作和书写,文字只是作为陶艺品的陪衬。
他想,青花瓷技术娴熟,产业兴旺,若从青花瓷入手探索陶瓷书法,成功的几率应该更大些。于是,张万庆走街坊、串市场、观展览、蹲作坊、入灶间,从制作泥胎到作品入窑,每个环节都不放过。他不受传统约束,博采众家之长,尝试在各种形状器物上作多样化的书写。经过试验,在宣纸上常用的墨在瓷器上是行不通的,因为在高达上千度的烧制中,墨会变成蒸气烟消云散,宣纸上笔墨的浓淡疏密、行云流水,根本无法在陶瓷上得以表达。陶泥上只能用笔蘸釉色来写,而釉色黏稠,没有非常过硬的书写功力很难达到书法艺术效果。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大字、小字、双色叠加,他一遍遍地练,一遍遍地试。终于,当他精心创作的40多件陶瓷书法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整个景德镇轰动了!
随后,他又到河南禹州、山东淄博、河北邯郸等地,进行钧瓷、汝瓷、淄博瓷、邯郸瓷、德化瓷、唐三彩、黄河陶等十大陶瓷系列的陶瓷书法创作和实验。因为这些瓷器上有的釉色厚重,有的釉色稀薄,有的本身就有花纹,要想达到书法与瓷器的花纹、色彩和谐完美的结合,必须分别采用刻、雕、塑、堆、拼等多种创作技法。如钧瓷釉料较厚,成品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美,但自古以来器物表面从没有文字留下,只在底部刻有张、王、李、赵等简单印号。而且制好的泥胎像“琉璃瓿子”不敢触摸。张万庆打破常规,采用金石篆刻中阴文技法在泥胎上刻字。为防止釉料在阴文里堆积太厚,造成阴文与瓷面层次色彩不清,他采取在刻好的阴文里涂石蜡的办法,瓷器烧出后,字上的釉色自然均匀,层次清晰,效果很好。接着他又尝试着在钧瓷表层不上釉、不抛光,用堆雕刻字制作钧陶,创作出的作品色质如紫砂,厚重而典雅,古色古香,令人喜爱。唐三彩釉色稀薄,写上字后不易控制,他就在釉色中勾兑适量滑石粉,文字外再作一个美观的饰框,有效防止了釉色铺盖书法。在山东博山,他用瓷板刻制巨幅书法作品,长达13米,重约700公斤,悬挂起来,凝重、大气,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2007年7月14日,河南博物院为纪念建院10周年,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庆典活动——“张万庆先生书法与陶瓷书法展”。他的100幅书法和500件陶瓷书法作品同时亮相。气势恢弘的书法长卷、巨幅刻瓷和独具韵味的钧陶书法,令书法界和陶瓷界专业人士耳目一新。著名钧瓷大师、《钧瓷志》主编苗锡锦先生激动地说:“人们只知钧瓷美,不知有了字更美。千百年来没人敢越的雷池,张万庆不仅越过了,而且创造出了奇迹!”张万庆陶瓷书法,也得到了全国多位陶瓷大师的认同和赞誉。
三
过去有“陶瓷绘画”,但没有“陶瓷书法”这个词。经过张万庆先生不懈的探索,是他首次提出了“陶瓷书法”新概念。他使书法艺术因陶瓷而固化,使陶瓷艺术因书法而放出异彩。
陶瓷书法是立体的书法。陶瓷书法中,陶瓷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书法依然是主题。陶瓷书法不是书法从纸张到陶瓷的简单转移,而是借助陶瓷工艺中特有的技法,来完美表现书法特有的韵味和意念,使书法在陶瓷上得到立体化、多维化体现。在这里,书法美化了陶瓷,使陶瓷增添了朴实与端庄,陶瓷装点了书法,升华了书法的立体美感,使书法更加生动秀美。
河南曾是历史上汝、钧、官、哥、定五大陶瓷中前三种瓷的固有地。如今,全国十大瓷都河南一个不占。张万庆先生充满忧患地提出一个问题:应尽快将陶瓷书法艺术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提出来,从钧瓷、汝瓷、黄河陶和唐三彩入手,探索振兴河南陶瓷、河南文化乃至河南经济的一条途径。赤子之心日月昭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