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古稀老人,他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十年来行程万余公里,花掉了自己一生积蓄的几十万元,隐姓埋名,潜心研究,深入全国十大瓷都探索陶瓷书法,创作出了两千多件陶瓷书法作品,提出了陶瓷书法新概念,被业界誉为“陶瓷书法第一人。”他就是河南省中国画院院长、全国首届“百杰书法家”、“德艺双馨艺术家”张万庆先生。
张万庆1938年出生于河南省汝南县天中山下。曾任博物馆馆长、文化局局长、宣传部部长、艺术馆馆长、书画院院长等职。出版过个人篆刻集、书法集。中央电视台“夕阳红”三字即出自他的手笔,其书法代表作广为国内外文博单位收藏。他的专利书法双体“家”字,被东南亚许多国家以木雕、铜雕、漏网印刷制成多种艺术品,广为传播。
陶瓷和书法作为中华文化两大国粹,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热爱。陶瓷制作工艺复杂,既要求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又要精通烧制技术和造型能力,自古就有“土与火的艺术”之称,难度较大,成功率低;书法在宣纸上用墨书写,难度较小,成功率高。但纸质作品年代久远极易破损、霉变,不易保存,而陶瓷一旦留存下来,虽经千万年而色泽韵味依然。
张万庆先生把两个国粹自然融合,互相映衬,使其成为了中国固化的艺术!
一
1999年2月4日晚,广东佛山。六十一岁的张万庆先生手提一个泥迹斑斑的手提袋,披着满身窑灰,疲惫地从我国唯一一座保留最原始的陶瓷烧制基地——南风古灶厂走出来。寒风迎面,他下意识地裹紧了五个多月前从郑州家里穿来的一身秋装。他想找个小饭店填填肚子,可路边大小饭店都已关门,大红的春联告知他除夕到了。他加快脚步走向借宿的乡村小旅店。因旅店偏远住人少,春节临近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只好喝着凉开水,吃着早晨剩下的两个冰圪塔似的粽子,将就着算是过了个年。
耳边的鞭炮声一阵高过一阵,而从窗缝门缝吹来的冷风使得他不得不和衣躲进冰凉的被窝。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正翘首等待着老人回家团圆……
是啊,想想自己作为一个知名的书法家,无论是在任艺术馆馆长期间还是退休之后,家里家外衣食无忧,登门求字者应接不暇。而如今,为了摸索出陶瓷书法的真谛,孤身一人,拜师学艺,隐姓埋名,自付资金,从陶瓷技法的基础入手,甘当一名小学生,经历的艰辛与失败历历在目,他的眼泪也随着思绪扑籁籁流了下来。就在几天前,自己倾心制作的一个高140厘米、最大直径30厘米的大瓷瓶,采取三种技法嵌入了自己精心书写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从买回泥胎到制作成型到嵌入书法到入窑、出窑的半个月里,他像等待自己即将出世的婴儿一样,眼巴巴地盼啊盼,可开窑时盼到的却是一堆不堪入目的废瓷片,痛苦的泪水一下子溢满了老人的双眼。之后他请来陶瓷专家帮自己会审。他把专家的意见一点一滴记录在本子上,深印在脑子里。一回回的失败,一次次的坚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真是不服老,他总是在与自己过不去。自古以来,陶瓷界与书法界各有其师,陶瓷与书法互不搭界。而他却偏偏不信这个邪,又向传统发起了挑战。进行陶瓷书法的探索有意义吗?有,非常有意义!他用被子紧紧地拥着自己,感到温暖了许多,他擦去眼角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