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经济的被迫走向市场经济的自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人,就迫切需要树立一种高度自觉的商人意识。
然而,在传统的、大一统的思想文化的束缚下以及沿袭下,重仕轻商的习气始终是一个朝代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潮。在所谓的主流社会里,对商人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从骨子里根本就瞧不起商人。从历史上看,窃以为就没有一个严格意义的商人,更没有一个卓尔不凡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商人。在历史大书里,偶尔留下笔墨的都是一些类似于胡雪岩式的红顶商人,与官僚政府要么沆瀣一气,要么委曲求全。
好的土壤自然能够生出好的树苗。没有好的商品经济的土壤的充分酝酿,成功的商人就不可能出现,普遍的商人意识更是无从谈起。相反,稍有一点商人意识的觉醒者行为一不慎,就被活活扼杀在摇篮中。类似事件,史书记载,浩如烟海,兹有明代的沈万三为证。洪武时,沈万三的财产已经富甲江南一方。为了显示自己的品牌形象,沈万三玩起了“在商不言商”的现代市场行为,大搞赞助活动,斥巨资千万,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出资修墙,从常理上说算是一件善事,然而在君君臣臣封建专制统治下,修天子脚下的官墙,已有僭越之嫌了。可悲的是沈万三的商人意识太浓厚了,城墙造成以后,他竟没完没了,还要仗着鼓鼓的钱包,请求犒赏三军。这下问题就严重了,朱元璋龙颜大怒曰:匹夫胆敢犒劳天下之军,实在是乱民也,当诛之。就这样,一代富商被发配到云南边陲,做了他乡冤死之鬼。
沈万三的个人悲剧,其实也是一个历史悲剧,——意味着处于萌芽状态下的商品思想和商品意识终究抵不过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学而优则仕,商而优也要仕。重仕轻商,其结果是有了一个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屈辱挨打的落后史。
俱往矣,一个世纪的屈辱史。现如今,市场经济全面深入,此时,一位商人抒发的“莫说重仕是正道,岂知轻商误民生。商人自有商人志,企利信义国事兴” 的铮铮良言(摘自古井集团董事长王效金先生《七律·商人志》),既是对历史的反思,又是对现实的呐喊,让人警醒,让人奋进。
倡导每个个体的商人意识的自觉,才是圆睁着双眼也能赚到钱的长久之道。
商人行为的伟大
朋友,当您从从容容地完成了商人角色的转换,当您完完全全地具备商人意识的自觉,那么,在博大而深邃的市场海洋里,您就可以自由自在游泳,您就可以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商人行为的伟大。
而伟大的商人行为,就有可能驱使您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
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时,请允许我说说有关商人的两个故事。
一者是国内版的,说的是两个打工仔在火车站相遇,一个是到北京的,另一个是到上海的。到北京的听说北京人厚道质朴,见到外地人可怜,就往往施舍,不会让你饥饿,到北京打工容易混口饭吃。到上海的坚信上海人精明算计,连外地人问路都要收钱,那还有什么行当不能赚钱呢?到上海打工,能够更好地闯荡一番事业。
在商人意识浓厚的大上海,那个打工者凭其勤奋和聪明,从工地上弄些沙土和树叶,做些花盆土,走街穿户地贩卖。后来,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买了门面,雇了工,成了一名出色的商人。
与此同时,在政治意识浓厚的京城里,那个打工者不是蹭到银行里喝点免费的纯净水,就是摸到商场吃点免费品尝的食物。如此日复一日,他还是一贫如洗,最终沦落了一个可怜的乞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