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的关注目光中,第103届广交会昨天(15日)拉开帷幕。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小跑在广交会前进入“6”时代,以纺织、玩具、鞋类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国内出口配额管理趋紧,国外以质量安全为由的召回事件、反倾销调查和技术壁垒等也对中国外贸出口带来严重影响,中国外贸出口今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
在这个纠缠着多种复杂因素的微妙局面里,大家都希望能从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中国第一展”中,找到初步的答案。
广交会首日,记者深入展馆,倾听外贸一线企业的真实声音。
参展商
参展企业接受订单态度谨慎
“老广交”心态平和,不图短期看长期
与往年相比,参展商对今年出口的态度明显有所保留。
广东骅威玩具工艺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林伟集告诉记者,尽管这次他们照常报名参加了广交会,摊位还比以前有所增加,但对于成交预期,谁都不敢看好。“我们也是抱着比较谨慎的态度。无论我们自己还是客户,大家都明显保守很多。”
本届广交会上,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生产型企业来说是最大的“硬伤”。江门新会鸿基电器五金厂的余社安说:“客户去年五六月份下的订单,我们今年初出货,本来利润也就四五个点,人民币一升值,不但利润全吞了,说不定还要亏。”
林伟集采取的办法是,在跟客户签合同的时候协议,交货时如果汇率变动保持在2%以内,就按原来的报价如果汇率超过2%就重新报价。即便如此,从签订协议那一刻起,就暗示着他们起码要承受2%的外汇风险。
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但广交会的展位仍然很受追捧。
广州越鑫公司的沈经理一语道出了参展商的心里话:“其实像我这样,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参加广交会,参加了多少届自己都数不清了,我们早就培养起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通过广交会来结识新的采购商,数目并不多。”
但他仍坚持着一大早就来到了展位前等候。“因为我要让我的老客户来广交会的时候,看到我,他们就放心了。那就说明我的企业运作仍很良好。也许他们不会当场下订单,但他们还会继续原来的合作。”
跟客户联络感情,似乎已经成了很多“老广交”来参展的主要任务。
这种心态在大企业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实力较强的企业,拥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和合作伙伴,因此参加广交会成为了同行间的一场品牌展示“秀”。
作为国内历史最久的国际性贸易平台,广交会正逐渐褪去以前“一揽订单包下一年活”的传奇色彩,参展商的目的也渐趋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