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离去了。米尔顿。弗里德曼,这位20世纪最有影响力之一的经济学家,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教父。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高物价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现象,各国政府一直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理论不能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学者们无论如何修正凯恩斯主义,也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良方。曾经将西方国家从经济危机中挽救于崩溃边缘并在二战后引导重振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已无力回天。此时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让人们看到了曙光,皮诺切特、撒切尔、里根这些义无反顾的推行者们没有失望,经济的逆转实现了。这个身高仅1.60米的矮个子犹太人用自己的思想学说征服了世界。
美国奋斗史
1912年,弗里德曼出生于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父亲在16岁时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父母赤手空拳组建起的家庭,只能靠父亲艰难经营小商铺、母亲在工厂当纺织工维持生计。
从大学时代开始,弗里德曼就必须自食其力。犹太人的精明,“天生对生意的精通”,让他可以毫不费力地赚得温饱,甚至一时的富足。
无论在何种生活状态下,弗里德曼的骨子里始终充满乐观。他从母亲身上首先看到这种乐观,虽然在“血汗工厂”谋生,“母亲从来没有对她做工的经历有过负面评论,相反她认为这份工作让她有了生活来源的同时还学习了英语,适应了新的环境”。
弗里德曼曾经面临许多选择,有时甚至需要用“掷铜板来决定”。正如他在诺贝尔奖演讲中的感言:“我不能说我选择了捷径,但是我选择的道路决定了我人生的全部内容。”大学毕业后他曾经犹豫于精算师、数学家还是经济学家的选择之间。面对当时美国处于空前绝后的经济危机的低谷时期,如何摆脱经济危机,如何减少失业?弗里德曼意识到当下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经济,因此选择成为经济学家似乎比成为数学家或是精算师更能解决燃眉之急的问题,更有用武之道。
弗里德曼规则
凯恩斯的理论曾经把各国经济拯救于经济危机崩溃的边缘,但经历了二战以后的高速增长,各国经济普遍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的滞胀困境。20世纪50年代起,弗里德曼向凯恩斯主义政策提出了挑战,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他认为,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货币就是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政策应该把货币发行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这就是著名的“弗里德曼规则”:最优的政策是货币发行的增长率始终保持一个不变的速度,而政府应该放弃对经济的微调而代之以这种固定的规则,从而避免干预自由市场。
他的理论让他成为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座上宾,货币主义对美英等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英国,撒切尔夫人上任后全面接受弗里德曼理论,大刀阔斧地推行自由经济政策。虽然在她执政的最初几年,这一政策加剧了经济低迷、失业上升,由此招致严厉抨击,但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妥协。到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经济开始表现得有声有色,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经济显著增长。英国成为货币主义的成功试验田。
在美国,货币主义也成为里根政府的执政哲学。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美国通货膨胀率从10%降至3%左右。弗里德曼的理论成为三任美联储主席政策准星,也影响了这个时代的各国央行行长。
由此,货币主义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