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业变局,给了江西陶瓷行业发展最好的机会,然而徐结强却认为这种机会“稍纵即逝”,因为全国有180多个城市正在争夺陶瓷行业的龙头企业。但在去年陶瓷行业的洗牌之中,江西仍是收获最多的。当记者问及江西陶瓷行业是否能重新崛起时,徐结强认为,“从江西来说,可以有这种说法。从高安来说,这种趋势体现的更为明显。”
陶瓷产业为何转移?
佛山陶瓷企业大量外迁,张有卓似乎已经习惯听到“东鹏”“新中源”这样的企业在外设立生产基地的消息。从2006年开始,这种外迁趋势正在加剧。张有卓在淄博、清远、肇庆这些地方,看到越来越多原属于佛山的陶瓷品牌。
张是佛山华夏陶瓷博览城的高级顾问,他目睹了佛山陶瓷行业的发展历程,同样,他也注意到佛山陶瓷企业的迁移路线,原先只有淄博等传统的陶瓷基地,现在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四川夹江、江西的丰城,高安和景德镇,都成为佛山陶企的目的地。
在张有卓看来,佛山陶瓷企业生产基地的外迁是必然的,最主要的就是两点原因,“第一就是产业转移,内地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广东的成本比较高,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资源越来越少,原料也越来越缺乏了,如果往外迁的话,比较成本会低一点。”
东鹏去年在江西丰城投资额达到14亿元,其中一个原因也是,“丰城总人口达130万,其中富余劳动力达50万,具备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此外,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为建陶企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东鹏在江西设厂,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对留住人才、吸纳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而另外一个原因在张有卓看来更为关键,“因为佛山作为一座沿海城市,产业需要升级,环保要求比较高,可持续发展。我们这里就是要求“退二进三”,第二产业像陶瓷这样附加值不高的,产业就往内地迁移,那样佛山就发展一些附加值比较高的服务产业,这个点其实很重要的。”
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何新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佛山陶瓷行业的密集,已经超出了其环境所能承载的负荷。”
从2006年起,佛山市政府开始对陶瓷行业进行硬性调整,“佛山规定两点 一般对当地创收不多,污染比较严重的,就叫他们走。第二个就是比较好的企业,那么他对当地贡献大,税收也比较多。那么他又能完成限期环保要求的,可以不走。但这只是少数的,从长远来看,80%的陶瓷企业大概都要走。剩下一些,提高附加值,有品牌的,这些可以留下来,其他的都是要走的。佛山长远的规划就是这样。”
2007年4月30日,佛山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陶瓷产业提升联席会议,提出在全市范围内不再审批陶瓷行业一般生产性企业,也不鼓励陶瓷企业在本市及各区内搬迁转移。
但陶企的反映却和佛山市政府的预期相背而驰,《羊城晚报》报道指出,对200多家佛山陶瓷企业的升级转移,政府要留下的40多家,目前却在全国各地走马圈地;而100多家中小型企业,因实力限制而举步维艰,而后者恰恰是佛山市政府“新政”的用意所在。
针对佛山政府对陶瓷行业的调控,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重光的评价是:用行政手段引爆了佛陶外迁扩张的市场规律。
外迁浪潮在此之后迅速波及到各地,而江西由于区位、自然资源、人材储备、陶瓷工业基础等各方面具有优势,成为佛山陶瓷企业迁移扩张的重点目标。2007年5月份,乐华、金意陶在景德镇投资24亿元;新中源在高安投资8亿元;东鹏在丰城投资14亿元。陶瓷行业的资本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广东流到各地。
江西如何对接?
如何抓住外迁机遇?是江西几个意欲成为陶瓷基地的地方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这之中,最主要的城市是高安、丰城和景德镇。最基础的在瓷土资源方面,这几地都各具优势。
然而,陶瓷企业看重的不仅仅是瓷土资源。
新明珠集团副总经理李重光对记者表示,“一个原材料综合成本的降低肯定在企业考虑之列,但这种条件全国各地都有,而且很多。但是这种地方政府的魄力,和真心实意的为企业办事。这些全国的区域就不太多。”而所谓的政策优势,在新明珠进驻高安市也没考虑。“因为全国各地都差不多。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务实的政府,这个地方的发展潜力无限,我们觉得这最重要。”
新明珠集团2007年8月上旬来到高安,参加陶瓷产业协会在当地举办的一个会议。“当地政府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发展,我们看了感觉他们的气势相当不错,于是我们就去了。”
从8月上旬考察到8月29日正式签约,新明珠集团考察的时间不过半个月。在谈及签约速度为何如此之快时,李重光表示,“我们是被当地感动了,被当地政府的热情、效率所打动。从郭书记到市长,副市长,主管的各个局长,我们被他们忘我的工作态度感动。”
高安基地去年12月开始建设,今年6月份左右就可以投产。李重光说这个速度是一流的。
根据高安方面提供的资料,截至2008年1月,高安共引进陶瓷和陶瓷配套企业47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家,5亿元以上项目达到8家,合同引进的资金超过100亿元。
李重光称新明珠进驻高安是缘分,而东鹏在丰城设立生产基地更多则是政府努力的结果。
2007年4月21日,得知东鹏董事长何新明一行来江西考察,刚参加完全省统一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的丰城市委主要领导连夜率人赶赴南昌,在他们下榻的宾馆等到晚上11时许,赢得了半小时推介丰城的机会,并成功说服考察团一行改变行程,于第二天到丰城考察。随后,东鹏14亿投资砸向丰城。
龙头企业引进之后,对当地政府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何新明表示,“丰城因目前还处在整个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上下游供应链还不完善,产业周边相关的服务配套还需提升”。但何同时也表示相信在当地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下,这些劣势定能克服。
李重光则表示,虽然有不顺心的地方。“但这里我觉得我们跟高安沟通是比较坦诚的,也是比较有效的,本着互惠互利,在奠基仪式上,我们提出‘携手双赢,共谋发展’,高安也很认可,我们所有东西都是贯穿这个理念出去的。”
而新明珠所进驻的高安市,由于多年的生产经验,在产业链方面较丰城而言更为完善。但相对佛山来说,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创意产业这方面,江西还是偏弱。新产品和新材料的开发也偏弱,佛山陶瓷企业过去会带动这方面的发展。”
张有卓建议企业应当联合政府一起来做长远规划,“我听报道说东鹏一过去就是十个亿,那就要做一个可行性研究,要详细分析产业链的情况。必须做这样的研究,包括市场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包括原料可行性。在江西,各种各样的原料能不能供应上,成本又是多少?各个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不是小事情,国外企业在这个项目,花的成本几个亿的投资,至少要拿出1%。现在不是科学发展观嘛,不能觉得这里条件不错,就贸然行事,这对江西也会带来损失的。”
由于陶瓷是高耗能产业,所以“现在我们迁移出去已经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有些地方电力不足,三天两头停电,对大家损失就很大。这要跟当地的规划部门一起研究比如我这样的一个基地建过来之后,每年增产多少,这个发电量每年要增加多少等等。”
对陶瓷企业而言,则是如何适应变化的产业链。类似佛山这样的产业集群优势,在搬迁之后,企业已经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