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步伐被打乱 异地搬迁求生存
“当我们收到通知要搬迁的时候,感觉非常意外”,谈到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整,彩鸿陶瓷总经理刘胜红有些激动。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佛山陶瓷集团没能在建陶市场化道路的撑住脚跟。后来佛陶集团出资和提供部分资金进行改组,从而衍生了30多家陶瓷企业。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如今健康发展的就只有十多家企业。
彩鸿陶瓷便是佛陶集团旗下的幸存者之一,在2000年由佛陶集团下的两家工厂改制而成。尽管当时接纳了佛陶的部分员工,但公司成立的资金全部由刘胜红个人筹集,因而彩鸿陶瓷的企业比佛陶转制后的其它企业拥有更多主动权。
经过不断的摸索,彩鸿陶瓷走上了差异化经营的轨道,专注于做卫浴和厨房瓷砖。自2005年第一批产品出口取得不错的成绩后,公司正准备把品牌做大,积极布局海内外市场。
“我们企业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当中的过程并不容易,没想到会被列入关停的名单”,刘胜红表示,作为一家企业的经营者,他非常理解政府的做法,但有一点值得推敲,那就是关停的标准并不很明确,而且缓冲的时间太短了,原先的发展计划被突然打断了。不少经营多年的陶瓷企业对于自身的“骤死”扼腕叹息。
按照政府的调整要求,彩鸿陶瓷位于石湾的生产线将在2009年底关停,为了寻找生存发展的新机会,刘胜红曾前往江西实地考察,准备把工厂迁移出去。等到明年江西的新工厂顺利投产后,佛山的工厂将彻底关闭,届时,办公室仍会继续留在佛山。他希望能够继续通过广东的强大物流条件来发展壮大。
调整乃产业发展之必然
以上的三家企业,正是佛山出台陶瓷产业调整、进行陶瓷总部经济建设的三种典型代表,当中的企业人士表述令人深思。
2000年到2008年,佛山的陶瓷基本属于对称线型发展。自2000年开始,佛山陶瓷[FsTaoci.Com]企业快速发展,并在2005年达到顶峰。业内人士回忆起那段日期,满心欢喜。当时“基本上只管生产产品,从来不愁销售”。
随着陶企的盲目扩张,导致产品供过于求,整个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进入2007年,陶瓷的销售进入瓶颈,生产成本也不断上涨。陶瓷企业外迁,一是迫于节能减排的压力,二是自身规模扩大方面在佛山遭遇瓶颈。从被政府赶着走,到自己主动走出去,佛山陶瓷企业经历了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
佛山市政府快速出台产业调整的政策,对于大企业来说,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但对小企业的冲击较大。今年5月份佛山出台三大文件,尽管给了陶瓷企业缓冲的时间,但不会改变整个调整的结果。
很多企业人士表示,调整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佛山陶瓷产业经过二三十年的探索发展,现在也应该进入了战略调整阶段。
至于经过调整后,陶瓷行业最终会演变成怎样的格局,企业是否会通过兼并而产生陶企大鳄,仍有待时间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