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整风暴下,很多陶企被关停。生存下来的企业经过总结与反思,未来将走不同的路。很多企业人士表示,调整其实是很正常,佛山陶瓷产业经过二三十年的探索发展,现在也应该进入了战略调整阶段。陶瓷行业最终会演变成怎样的格局,企业是否会通过兼并而产生陶企大鳄?仍有待时间去检验。
一场产业整治风暴席卷了佛山陶瓷产业。
“去年政府刚刚向企业传达陶瓷调整精神的时候,很多企业的老板还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那可能只是暂时的‘雷雨’,避一避就过去了。”一名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
但这次没有“侥幸”。
进入2008年,佛山加快了陶瓷产业的整治步伐,政府下发正式文件,今年将关停或迁移170多家陶企,约占佛山陶企总数的一半。同时实行“扶持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的政策。资深陶瓷专家估计,最终能够留在佛山的陶瓷企业可能不到30家。
如今,有的企业已经关闭,有的正在外地建厂,还有的正在等待着被关停,而“中国陶瓷总部基地”的蓝图正在勾勒,一切都是进行时,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选择。
大企业无心本地恋战
“今年的陶瓷行业整体形势欠佳,最近我们都在开会讨论销售的策略”,作为知名陶瓷品牌金意陶的营销总监,张念超一见面就向记者透露,今年陶瓷行业销售的压力比往年大很多。
张念超进入陶瓷行业至今已有8年,他所在的金意陶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发展之初,企业曾遇到不少挑战,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佛山本地取得发展后,为寻求自身规模的扩大,该企业开始外出寻觅工业园建设用地,2006年已经在省外建设更大规模的工业园。
“我们的企业属于被扶强做大那批,但技术会不断改进”,张念超透露,由于公司的工厂设在居民区附近,在此次佛山陶瓷产业调整中,他们更加注意环保标准的执行,力求在佛山继续获得长足发展。出于战略转变,同时也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金意陶部分生产线从今年7月开始,逐步用燃气来代替煤炭。
在张念超看来,佛山陶瓷产业调整来得并不意外。在政府正式下达文件之前,他和业内的人士就已经觉察到了即将到来的调整风暴。
“这两年来,产业自身也发展到非调整不可的阶段”。张念超分析说,对于企业而言,自身的压力比政府的压力更大。
几年前,大家都觉得烧砖“很好赚”,而且陶瓷行业的入行门槛较低,很多人开始一窝蜂地投资建厂。一些小厂为了争夺市场,不断压低价格进行恶性竞争,最终市场上的产品过于求。加上陶瓷本身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耗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小企业开始难以承受成本之重。
“正如全民开始炒股一样,全民烧砖的火焰一旦过热,整个行业就会像股市那样调整,政府勒令调整之前,很多企业其实也已经到了濒死的边缘”。张念超认为,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同时,由于佛山土地价格上升、面积难以突破,大企业正在全力向外地扩张。
品牌意识被唤醒 管理水平待加强
黄云岳所在的阳光陶瓷企业属于“整改”之列,公司创建于21世纪初,属于新兴的陶瓷企业,工厂处在三水。在佛山现代建陶三十年的历史发展中,该企业算是年轻的一代。由于从一开始建立就比较注重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等环保措施,所以尽管如今环保局经常检验抽查,阳光陶瓷仍能轻松通过。
黄云岳认为,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在发展之初存在侥幸心理,进行盲目扩张,风险意识严重缺乏。
“这些说到底就是跟管理者的素质有关”,黄经理说,佛山陶瓷[FsTaoci.Com]企业中,很多创业者充其量只是一个“老板”,不能称之为“企业家”。由于各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整个行业显得有些混乱。即使是一些很大的陶瓷企业,在规划时也往往显得有些盲目。
黄曾经到过一些陶企参观,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有一次,他看到某家企业整整齐齐摆放着一些大部头的管理书籍、各种规章条例。
“当时我非常惊讶,一家小企业居然有如此完善的管理规则,再一看,傻了眼,上面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当是黄云岳还特地跟企业的老板交流,老板一听,哈哈大笑,毫不掩饰地说那是“做做样子”,他本人也没有看过。
“很多老板的勇气可嘉,但他们是在做‘生意’而不是做‘企业’”,在管理方面,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制度”可言,无论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仍保留家庭作坊的模式。为了能够多赚钱,恶性竞争往往成为各小企业的“公开武器”。对于未来如何发展,企业的管理层往往缺乏考虑。很多企业到了确认被关闭后,才意识到“品牌”二字的分量。
在黄云岳看来,目前的产业调整仍然属于博弈的阶段,更加残酷的洗牌尚未开始。陶瓷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的打造,先把企业“做强”,而不是一味寻求“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