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培训市场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几乎涉及所有行业、不同层次。ACCA、保险经纪人证书、房地产估价师证书、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律师资格证书、高级程序员、珠宝质量检验师、同声传译、报关员考试等等。近年来又推出了"猎头”的人才中介师和人才中介员资格证书,保姆也要持证上岗,做婚介的"红娘”也不能"野豁豁”,要经过专门机关的考察认证才行。有媒体报道说,申城职业女性中,已获1张技术技能证书的有49.2万人,已获2张证书的有18.4万人,已获3张证书的有11.7万人。
几个月前,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第一次考试,第一批证书也即将发放,继学历证书、技能证书之后,被各种各样证书们全副武装的学子们将又多一件利器。现在,怀揣导游证、会计证、广告策划证书、中学教师资格证、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诸多证件到处网罗工作的大学生并不少见,并且有的因此如愿以偿得到理想的工作。
但是也有一些用人单位对学生各式各样的证书表示困惑。"我们将认真核对每一本证书的有效性,如果不是国家教育部门承认的证书,我们不仅将拒绝考虑,而且将对证书的持有人的品质表示怀疑。”一家著名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坦率地说。
证书发展到后来,路归何方?上海市人事局干部培训中心的王老师一言以蔽之:三证并行,在学位证基本满足人们学历要求之后,人们会越来越青睐高投资高回报的各种技能证书和新兴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说起证书的由来,这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诞生的呢,证书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的产物。90年代初期,大大小小的人才市场开始粉墨登场,1992年左右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正式成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流动才开始。这对用人单位而言要到市场上去找人才,一直都是等上级分配人材的用人单位这回被推到改革得浪尖上了。那时,所用的企业都面临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谁是人才?
这样我们国家最早的证书�D�D�D学历证书就出现在人才市场上。那时的用人单位还仅仅是从学历层次上来认识人才,1992年之后,不少企业发现,招进来的大学生学历虽不低,但动手能力、社会应变能力差,缺乏应用型的人才,原有的大专、中专、技校一类的证书人才才能过于单一,已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分”和"能”的平衡木上走得稳健呢?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应运而生,并且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起来,他们应市推出各种计算机类技能培训、外语技能培训,这时社会上对人才的理解也在悄悄第变化着,光有学历是不够的,各种技能本领还要有,这样各种技能型证书得到企业认可。
技能型的证书的出现多多少少起到了轻重缓急的"应景”的作用。随着人力资源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一些企业对人才也越来越挑剔,各个岗位需要专门知识、岗位(职业)资格证书。90年代紧缺人才培训岗位,最早涉及了26个岗位,这些岗位至今都在增加的状态中。目前我们国家现有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还停留在扫盲的层面上,国内的证书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要。很多证书都是从国外"拿来”一用的,并且原来国内的证书都带有一定的政府行为,在国外这些都是有行业协会办理的,我们国家目前也在考虑将证书交给行业来规范管理。
到现在,用人单位手中的人才大都是两证平行(学历+技能)外加一个职业资格证,这种情形发展到后来,大家人手一张学历证书,你有硕士我也有硕士,你怀揣一纸博士文凭我手捏一张博士毕业证,在学历证书上大家可能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比试比试的只有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投资一笔钱考一个证书出来,投资人看中的是该证书带来的经济效益,这种情况将来会越来越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