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对德化而言,正是以浓郁的宗教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致使四方香客和游人闻其名而纷然云集。
德化的庙宇文化,作为当地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既与全国的宗教文化脉络相承、息息相通,又有它独到的特色。首先,德化的庙宇以道教文化见长。山上仅道教的庙宇兴盛时就达30多处,僧侣有百余众,而且道教神祗齐全,上到地位最高的尊神“三清”、“玉皇”,下到小小的“土地”、“虫王”,门类齐全,蔚为壮观;其次,道、释、儒三教相融相长。德化山上除供奉有道家的众多神祗外,还兼有释教的观音、文殊、地藏菩萨等尊神。同时,还有文昌、关公等儒家的偶像。“三教”融合反映出民间普遍通用的敬神思想;再次,其历史较为悠久。
▲戴云寺
而这诸多庙宇中属戴云寺最为突出,它位处于赤水乡戴云村。史载,远在南北朝,就有僧人到此开基建寺。唐时,泉州开元寺僧但膊(名知亮)仰慕钟灵毓秀的戴云山,常自言曰:“身在紫云,显在戴云。”大中十二年(858年),他逝世后,徒弟将其遗体运往戴云山寺,塑像奉祀,后其师慈感亦在此坐化。两位僧人同被崇奉为戴云山寺的始祖。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宋端拱二年(989年)僧怀整重建。今寺宇附近尚存有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建的石板桥,大殿正中有明洪武二十年二月建的拜坛立石,上下殿有清康熙甲子(1684年)、乾隆庚辰(1760年)、乾隆已丑(1769年)部分维修的记载碑石。殿宇系木构歇山顶建筑,梁架结构简单。今寺宇外观保存基本完整,规模宏敞,为目前德化保存最大的寺庙。寺内目前尚存有明代万历三十二年进土、书法家张瑞图题刻的“豪余精舍”残匾,部分残缺的木刻楹联。戴云寺周围风光秀丽,景物玄奇,昔有十六胜景之称,许多文人墨土在此吟诗题咏,流连忘返。
▲金液洞
此外像西天寺、金液洞、程田寺、香林寺等的庙宇文化,和归德场场长颜仁郁故居永茂堂、归德场场长颜仁郁墓、内侍省使曾宏墓、科荣堂、凤阳堂等建筑文物,共同构成了德化人文景观的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