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天然气能源,不仅环保,而且生产出来的陶瓷质量更好,产品供不应求。”位于闽清的百纳(福建)电瓷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发贵告诉记者,采用清洁能源和世界上先进的节能型氧化焰生产技术后,公司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
陶瓷业是闽清的传统支柱产业,为闽清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它又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消耗型产业,使环境、能源面临严峻挑战,并制约着闽清经济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闽清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促企业节能减排,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思路清则行动明。2006年上半年,闽清县重拳出击,依法关闭了11家不符合国家规定、污染严重、生产低质量建筑陶瓷产品的企业。
关闭只是权宜之计,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促节能减排,才能做大做强闽清陶瓷产业。在去年召开的福建省陶瓷行业(福州)项目对接会上,闽清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合作,签订技术合作项目6个,对接项目25个,加大企业改造落后工艺、改造原料配方和烧成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43家建筑陶瓷企业全部完善了含酚废水处理循环系统,完成了干燥塔粉尘治理, 5家建筑陶瓷企业启动了工程脱硫试点。
此外,闽清县出台《鼓励陶瓷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的实施意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闽清县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环保型、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06年,深圳福州商会副会长林祥平投资2亿元,在距闽清城关12公里的东桥镇建设小神龙钟表工业园。目前,除福州小神龙表业技术研发公司外,已有12家表业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其中数家正在建或准备建厂房,一座手表产业园呼之欲出。此外,建筑、食品、冶金、机械制造、制药、工艺品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形成规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闽清县领导接受记者本报采访时表示,闽清是一个“小县”,但“小县”也有“大战略”。目前,该县正依托大工业、大交通、大城管“三大”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努力发展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努力挖掘旅游、生态农业资源,努力打造海西新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