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绿釉走兽纹博山炉
大诗人李白在诗歌《杨叛儿》中描绘男女欢会时写道:“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诗中所写到的博山炉便是产生于汉代的一种熏炉,专门用于熏香。其实,在博山炉之前已经有了熏炉,但没有哪种熏炉像博山炉那样特点鲜明,影响久远,广为使用,所以不少人将博山炉推为香炉的鼻祖,甚至用“博山”、“博山炉”作为香炉的代称。
熏香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起初只是为了熏香衣物、消除疲劳以及驱散蚊虫等,后来演变成一种雅致的生活习俗,熏炉也就从一种实用器演变成装饰品。西汉时期,东南亚以及西域一带的香料开始输入中国,这些香料不但名贵,而且多为树脂类香料,必须放在燃料上熏烧,才能散发出怡人的香气,取香方式变化导致了熏炉的形制发生变化,炉身由浅变深,炉盖也越来越高呈圆锥形,为了使熏炉更有装饰性,有人把圆锥形塑成山形,博山炉便产生了,此后,香炉的使用与熏香习俗更加普遍。
博山炉命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道家传说东方海上有仙山名曰“博山”,汉武帝嗜好熏香,也信奉道教,便令人模拟传说中博山的景象制作了博山炉。另一说是炉盖多山形故名,查阅字典,“博”字就有众多和丰富的意思,如地大物博,因此博山炉通俗的说法为“有很多山的熏炉”。
这尊汉绿釉走兽纹博山炉高厘米,炉盖高24厘米,口径19厘米。炉通体施绿釉,炉盖与炉身的釉色有较大偏差,炉盖釉偏黄,因年代久远,炉身釉面多有脱落,裸露出灰色的胎体。炉盖上塑有重重山峦,中间点缀着飞禽走兽。炉身也饰有走兽纹,形态灵动。炉脚为三只作蹲立状的熊,扛起整个香炉,香炉的形制和纹饰为典型的汉代风格。
仔细观察这尊博山炉,炉盖为合模而成,这就否定了有些收藏者通常的看法,认为合模的陶瓷制品是近代才有的,这种看法非常片面,古代的青铜器就是采用合模技术制成的,而且这种工艺也用在陶瓷制作上,这尊汉代博山炉的炉盖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