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优秀品种之一,其名声引誉海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青花瓷是以钻为着色剂,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对于青花瓷器的起源,国内外陶瓷学界曾展开过特列的讨论。
一种观点认为青花瓷器产生于元代景德镇。其理由是:在河北磁州窑釉下黑彩和波斯釉下蓝彩陶器的启发和影响下,根据元代景德镇的致辞能力和条件,完全能创制并很快烧成比较成熟的青花瓷器。
另一种观点认为青花瓷器产生于宋代。其理由是:1957年以来,浙江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龙泉金沙塔塔基和绍兴环翠塔塔基分别发现了宋代青花瓷标本。金沙塔塔砖刻印有“太平兴国二年”的字样,当属北宋早期。环翠塔石碑上刻有“岁次咸淳乙丑六月廿八日辛未建......”的字样,当属南宋晚期。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定,初步分析使用的青花色料是含氧化锰很高的国产钴土矿,其烧成温度估计在1270℃左右。据此确认为宋代青花瓷。但至今无确切烧制窑址可考,还有待于今后继续发掘和研究。
第三种观点认为青花瓷器产生于唐代。其理由是:1957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江苏扬州唐城遗址首次发现了一片唐代青花瓷枕的残片,这一发现在当时曾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但遗憾的是当时仅发现一片此片,因而大多数研究者持谨慎和怀疑的态度。
1983年秋冬之际,在扬州又陆续出土了多见青花瓷残片,其中特别是具有唐代特征的壁形底碗残器的发现,完全可以肯定这些青花瓷属唐代无疑。这些青花瓷片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了胎、釉和花色料的理、化性能测定,并借助于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探针,分析鉴定了显微结构。证明烧造温度在1200—1230℃之间,胎、釉化学成分与唐代河南巩县窑白瓷产品相似,青花色料为低锰钴矿,为巩县唐三彩器中的钴蓝料类同。经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探针测试了在釉、青花、胎中的元素分布情况,表明这些青花瓷为釉下彩。
事实上,青花瓷的两个必备条件:釉下彩工艺和钴料的应用,在中国陶瓷工艺中都早已具备。前述南京雨花台吴末,晋初墓葬中出土的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说明在三国时中国的瓷匠就已掌握了釉下彩的工艺技术。春秋战国时代的琉璃珠,已有用钴蓝作为着色剂的,而唐三彩和唐蓝釉陶使用钴蓝则更为普遍,这说明糖青花瓷出现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是充分的。巩县窑在唐代大量烧制白瓷产品,同时又烧制唐三彩、蓝釉陶和白釉蓝彩器,它们使用的着色剂都是钴,而这种钴正式烧造青花瓷器的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唐代巩县窑既能烧制高温白瓷,又掌握了氧化钴的着色原理,因此,能够烧成青花瓷器,车市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从所发掘的青花瓷片看,胎质器物分别是碗、盘、壶、枕等。碗口为圆口玉壁和花瓣口玉壁底。而玉壁形宽圈足类的器物在唐代墓葬和窑址出土物中常有发现,并列为鉴定中唐时期青花瓷器的典型器物。花瓣口玉壁底碗,从造型特征和制作工艺看,是晚唐时期的产品。器物的胎质都较粗松厚重,胎色灰白,或白中泛黄,胎土中含有极细的灰、黄、黑色小砂粒,胎中因此形成较为明显的小气孔。
各类器物胎釉之间均施一层化妆土,釉色为白中带灰或白中泛黄,有的瓷片呈乳白色,大多数瓷片釉表面可见冰裂纹。器物内外及底心部均施釉,圈足部无釉,圈足分为玉壁形宽圈足和玉壁形窄圈足两种形式。
青花纹饰大多数发色鲜艳,个别器物发色浅淡,青花纹饰均有晕散现象,青花料中可见明显结晶斑点,结晶处呈色更显浓艳。从实物中可以看出时代越早,纹饰越简单,晚期纹饰趋于繁缛。
唐青花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唐青花釉斑的特点:青花釉中含锰,含锰发紫。
二、唐青花图案特点:唐青花中出现的波斯文化特点是东西方文化的最早融合。唐代书画流传到今天的不多,但唐青花瓷的纹饰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绘画水平。唐青花的纹饰,常见有棕榈纹、菱形加散点纹、圆点纹、梅花点纹和不规则的斑点纹等(本器为散点洒)。
三、唐青花是釉下彩烧造工艺:青花呈润散状,润散是釉下彩唐青花的特点。唐青花的釉色有的釉色透明,质厚而均匀,少开片,有的釉白中微黄(灰青),釉厚薄不匀。
四、唐青花的化妆土:唐青花的化妆土大都厚薄不匀,扬州出土和黑石号沉船出土的唐青花瓷片和完整器化妆土较为均匀,河南出土的唐青花瓷化妆土有的厚薄不匀,瓷片灰白,烧结精密。
五、唐青花的钴料:从不同地区出土的唐青花看,青花钴料分别来自国内和进口。扬州和黑石号沉船的唐青花钴料应是进口,郑州唐墓青花塔式罐和巩县白河窑部分出土的唐青花应是国产钴料。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的唐青花瓷片是进口的苏来麻尼料。
六、唐青花的器型:唐青花器型繁多,有碗盘类、瓶罐类、盆壶类、文房类等,其中郑州唐墓出土的唐青花塔式罐为唐青花的经典之作。
扬州发现的唐代青花瓷,是中国迄今已知的最早的青花瓷器,对当时的陶瓷装饰是一项划时代的革新,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元明清青花瓷器的大发展打下来良好的基础。在中国范围内,唐代青花瓷目前仅于扬州出土过,世界保留的唐代青花瓷器也仅有五片,且都流于国外。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曾在河南洛阳征集到一件唐青花白釉蓝彩三足金复。我国已故的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于1978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在香港展出时曾在冯平山博物馆鉴赏了唐青花三足金复后撰文:据说该器1948年出土于河南洛阳,胎釉特征与河南巩县白瓷相似,并认为极大可能是巩县窑的产品。除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那件唐青花三足金复外,已知国外收藏到完整的唐青花尚有:
1.丹麦哥本哈根装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巩县窑白釉蓝彩鱼藻纹罐;
2.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唐青花花卉纹碗
3.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收藏的唐青花注子;
几年前在韩国海底打捞沉船时,发现6万件中国各地窑口的陶瓷,其中有3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