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海啸的核心,美国在经济衰退中男女失业率之间的差距达到1948年开始记录以来的最大水平,其中美国男性就业率从约73%降至69%,同时是自1948年开始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究其原因,在于男性主导着制造业、建筑业和金融等最具周期性的行业受经济衰退的冲击远大于教育、医疗等女性居多的行业。数据显示,在美国步入衰退后的510万失业人群中,男性占了四分之三以上。这意味着,在许多美国家庭里,女性已成为唯一的养家糊口者,要挣钱供养丈夫和子女。有鉴于此,一些经济学家把“经济衰退”在文章中改称为“他衰退”。
2009年万事达卡女性先驱指数(MasterCard Worldwide IndexTM of Women’s Advancement)也显示,中国大陆的女性先驱指数与2008年相比上升了9点,是整个亚太地区仅有的五个实现增长的经济体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大陆女性在“出任管理职位”和“收入水平”这两个领域取得的大幅进步。报告指出,中国大陆“出任管理职位”的女性与男性比率由2008年的56100,跃升至2009年的75100。此外,“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女性与男性比率也由2008年的43100提高到2009年的54100,表明尽管经济态势不明朗,但中国大陆女性仍认为其职场地位和薪资收入与男性相比有了显著提高。
对于女性核心领导力的形成,全球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曾经提出了五大要素:发现意义,即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实力,将其应用于工作中,鼓舞士气;管理精力,即知道自己的精力来自何处、用于何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管理精力;积极心态,采用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即使在遇到坏事时,也要保持达观,勇往直前;建立关系,确定谁能帮助自己成长,建立强大的人际关系网,增强自己的归属感;积极参与,要有自己的声音,通过抓住机遇并承担随之而来的风险,并与其他人协作,变得更加自强自信。
在中国民间深入人心的传统故事《花木兰》中,花木兰代父从军衣锦还乡后,第一件事是“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与之相对应的是,十几年前个性化尚未在中国普及,很多女性将收敛感情、模仿男性当作了通向成功的捷径。最近15年因为生产力特性的改变,以及女性在大部分岗位上的平等就业意识大大提高,成功女性的“女人味”也有了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初期,女性大多以‘男人婆’的形象获得成功。”袁岳说,“现在社会可以让女性扮演女人的角色就获得成功。”
在“找到自己”之后,如何拿捏“女人味”的度,可能很难把握。如果过于在男性领导者圈子里展现女性特质,会被认为是“小女人”,“别人一旦把她当做‘小女人’,就会认为她只能做一些小事。过于‘小女人’就只能达到小成功。”袁岳说。
接下来,在男性的世界里“要做女人,但又不能只做女人”将让很多职场女性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一些公司文化相对开明的企业。袁岳告诉记者:“比如在互联网、三资企业以及新型服务业中,女性的就业机会比较大,因为这些产业的特点和空间相对开明,并且她们可能遇到具有先进意识的合作伙伴,为其提供宽广的就业空间。”
“找到自己”给女性带来的第二个挑战,可能是她们在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中更具野心。在开展讲座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光兴经常被职业女性咨询的问题是:“我在外面要像男人一样的打拼,回到家里还要像家庭主妇一样把家务做好。我究竟是‘做男人’还是‘做女人’?”
而在徐光兴看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只是男人对女人的理想要求,但真的能够在家里、家外都表现出色的女人并不多。女人既要在工作上打拼,回到家又要做好主妇的角色,最后很可能导致角色混乱。
实际上,职业女性真正应该追求的平衡是心态平衡。“家庭与事业的选择其实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一些传统观念强的女性选择偏重家庭,一些希望到外面追逐商业成就的女性,就要在择偶时降低标准,找一个顾家的男人。”徐光兴说,职业的选择就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不违反自己的身心,要懂得有舍,有得。